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碧水青山证盟誓 南连齐心筑梦时

——深圳南山携手连平,擘画共兴新篇章

2024-07-02 10:00:22 来源:河源日报

08ca2ee6c847f1513937f58e1f258fa8_hyrbs0702004_001_01_s.jpg




  ■美丽的连平县城 梁焕新 摄

89672640ee87761c3ac66102fed07589_hyrbs0702004_001_02_s.jpg

  ■开味缘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本报记者 邓宇权 摄

e3ea986bbf2635ce5efb7e083a9074ae_hyrbs0702004_001_03_s.jpg

  ■深圳南山(连平)产业园

e53c8114027ee07ffbe775c3d23cf3a5_hyrbs0702004_001_04_s.jpg

  ■市民签订认领协议,与村民一同“共享农田”,带动三大产业融合。

31264da976359fbca60a315ab65e3341_hyrbs0702004_001_05_s.jpg

  ■孩子们通过“三个课堂”项目,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深圳市南山区与连平县,两地相隔近300公里,因对口帮扶这根线,心连心、手牵手,共绘发展新图景。


  自2021年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开展以来,深圳派驻帮扶干部共73人,重点帮扶连平9个镇116个行政村。


  这是一次聚焦发展、承载使命,且饱含爱与温暖的奔赴。3年间,深圳对口帮扶连平工作组在深圳市南山区委区政府、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指挥部以及驻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撬动各方资源,发挥市场机制优势、发动社会力量,创新帮扶举措,塑造了诸多帮扶样本,助力连平县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可观可感的亮眼成绩单。


  ■组稿:本报记者 梁驱远 刘永菲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除署名外)


  夯实产业共建根基  唱响产业协作 “双城记”


  时值盛夏,骄阳似火。放眼连平大地,比骄阳更为火热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潮。


  走进位于深圳南山(连平)产业园的河源市瑞家家居五金有限公司(下称瑞家家居)生产车间,锻压机床等生产设备正有序运转,轰鸣声不断。随着线路的转动,一套套精美的橱柜五金件“走”下生产线,打包进入仓库,然后运往全球市场。


  作为南山连平产业共建的“飞地经济”新模式的受益者之一,瑞家家居于2020年落户深圳南山(连平)产业园,是最早一批吃到“双城”政策红利的深圳企业。


  “落户连平,我们可以建更大的厂房,不仅解决了掣肘我们已久的发展空间问题,还能享受异地政策红利和区位优势带来的便利,同时吸纳更多的普工资源,为我们后续增资扩产提供了良好的帮助。”瑞家家居相关负责人罗志明告诉记者,在南山、连平两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瑞家家居得到了迅速成长,2023年产值达9000多万元,目前正在推进二期建设,全部设备进场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以达到1.6亿元。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深化对口帮扶协作,产业共建是关键,也是重要支撑。选址在连平县三角镇的深圳南山(连平)产业园,是深圳南山—连平对口帮扶的重大成果。该产业园于2019年建成开园,占地面积约25.5万平方米,分三期开发建设。通过“政府引导、优势互补、政策叠加、园区共建”的跨区域合作模式,南山、连平两地以产业园为“实验田”,逐步探索出了符合南山、连平产业共建的“飞地经济”新模式。


  近3年来,在深圳对口帮扶连平工作组的积极推动下,南山和连平更是进一步以产业园为载体,持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双方产业项目合作的力度、温度与速度居高不下。如今,经过两地的深度耕耘,该产业园已引进11家企业,出租率超93%,2023年园区综合产值超10亿元,经济效益日渐显现。“去年,我们在深圳‘拦截’了一家生产小型变压器的公司,他们原计划是去安徽马鞍山设厂的,现在落户连平,预计今年底可以投产。” 连平县工业园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华介绍。


  通过两地政策优惠叠加的优势,引导部分有产业转移需求的企业落户连平,缓解深圳南山辖区内产业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企业进驻优化连平产业结构,升级产能,唱响了南山、连平产业协作的“双城记”。


  有了该产业园成功经验的加持,2023年,南山、连平两地深化合作共建,变“飞入地”为“飞出地”,在深圳南山创建连平(南山)产业科技孵化中心。作为宣传推广连平产业、企业、特色产品的展示中心及招商引资、对接项目的平台窗口,该孵化中心可利用南山的人才、区位、资金等优势,解决连平企业整合创新资源能力弱、科技创新成本高等难题,助力连平企业“融湾出海”。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


  立夏刚过,西瓜熟了。在连平县溪山镇,开味缘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下称开味缘)迎来了许多采摘冰糖子西瓜的游客。这个原本资源较为匮乏的乡镇,因开味缘的落地建设,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果蔬名镇”。


  深圳开味缘餐饮管理公司是南山区在对口帮扶连平县工作中培育出的典型代表,也是南山区在产业帮扶工作中的一个亮点举措。2017年,经深圳市南山区引进,开味缘充分结合连平县乡村产业基础、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等特色资源,在溪山镇东水村建设蔬菜基地发展现代农业。


  “基地目前种植有五彩小番茄、水果青瓜、奶香草莓、菜心、玉米等数十个果蔬品种,不仅提供各种生态果蔬,更与深圳总公司链接,构建从田园到餐桌的大农业餐饮供应链。” 开味缘蔬菜基地负责人曾智介绍,目前,开味缘九成以上的产品供应深圳的中小学以及大中型企业食堂等。


  对口帮扶就像一粒种子,催生产业项目生根发芽,盘活农村经济助农增收。开味缘还通过“企业+基地+科技+农户”的联农带农经营模式,致力于带领当地村民走上致富快车道。如今,基地已种植有各类果蔬303亩,园区年产值达900万元,为当地增加土地流转收入30多万元,为村集体每年带来10.5万元固定分红,为本地村民提供30多个工作岗位,带动多名脱贫户就业增收,每年为村民增收120万余元,助农增收效果明显。7年来,开味缘积极构建从田园到餐桌的完整大农业生态产业链,尤其是与当地村民共享利益链的发展模式,获得了南山和连平两地的一致认可。当前,开味缘还致力打造农业科普教育研学基地,推动“研学+”农文旅融合发展。


  突出生态优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做好“土特产”文章,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是南山区开展产业帮扶工作的重要抓手。除了种好果蔬外,深圳对口帮扶连平工作组(下称工作组)还努力擦亮连平的另一张“土特产”名片,在“小花生”上深耕细作,将其做成大产业。


  连平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耕地土壤主要为红壤,非常适宜优质花生种植。其中,高莞镇有200多年的花生种植历史,系广东省花生专业镇。


  围绕进一步延伸花生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目前南山区正规划投入1.5亿元,在高莞镇建设“产、供、销、研”四位一体的高端产业园,以此实现花生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花生产业链和行业服务体系。


  南山区驻连平县高莞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甄越荣介绍,为了进一步推动花生生产提质增效,南山区邀请华南农业大学派出科技特派员张雷进村指导,改良花生种植技术、培育出了新品种“华农1#”,花生每亩干重产量最高达到433.27公斤,比当地传统花生亩产量提高了73%,创造了广东省最高产纪录。


  今年上半年,该工作队继续协助当地开展花生种植技术攻关,培育出新品种“深花1#”,并在二联村进行了试验种植。据估算,该品种的花生亩产量高达1000公斤—1500公斤,比当地传统花生亩产量提高87%,有望继续打破高产纪录。


  坚持让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让创新驱动走向田间地头,工作组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为高莞镇花生产业园建设夯实了生产基础。


  跳出农业看农业,做足“链”上大文章。工作组还大胆地将“农业”的概念从土地延伸开来,从一、二、三产业融合及农文旅融合等方面着手,整体提升村、镇、县的经济活力,并以此推动乡村生活品质的整体提升。深圳市驻连平县隆街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联合沙圳村民委员会推出的“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融合‘共享农田+体验农耕+乡村旅游’”项目,便是一个农文旅有机融合的典型范例。


  据沙圳村党支部书记赖文朗介绍,在该项目中市民可对沙圳村的空闲田块进行认领,与村民一同“共享农田”,并通过农学讲堂、农耕体验、丰收采摘、传统民俗、乡村旅游等活动环节,充分感受浓郁田园文化,体验乡野之趣。


  “‘共享’不仅能丰富山里农产品销售,还能带动村民发展其他产业,让更多村民共建、共享、共富。”赖文朗高兴地说,如今村民的眼界和观念变了,每天把家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像迎接老朋友一样迎接外来客人。


  持续做好消费帮扶  助力土特产“出圈”


  消费帮扶,是助农帮困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在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不光我们‘龟康宝’牌龟苓膏受到热捧,合作社的甲鱼、草龟及龟鳖制品也广销粤港澳大湾区,村民们的钱包也越来越鼓了。”连平县大自然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文锋所说的工作队,是深圳市驻连平县元善镇帮镇扶村工作队。2021年,该工作队从打造元善镇特色产品品牌入手,大力推动甲鱼、龟苓膏、贡柑、三华李等本土地标产品建立标准化生产线,从零散销售逐步向品牌化经营转变,成功帮助“龟康宝”牌龟苓膏上架“圳品”,让鹤湖“胡须鸡”等农特产品“走上”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的餐桌。此外,该工作队还以“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拓宽消费帮扶渠道,开发“深河善品”小程序,上架本地胡须鸡、红薯干、农家米等土特产品;积极联系百果园、“本来生活”“招小播”等头部电商到元善考察,助力贡柑、三华李等上架。据悉,2023年,该工作队发动组团帮扶单位消费帮扶8次、金额达289.89万元。自2021年8月以来,消费帮扶金额总计434.37万元,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00万元。


  在深圳对口帮扶连平工作组、连平县乡村振兴局等单位共同举办的2023年消费帮扶助农增收集中行动农特产品年货节活动期间,连平农产品更是一路走俏,总共达成了670万元的成交额。


  与此同时,深圳对口帮扶连平工作组还积极鼓励连平企业“走出去”,参加农产品展览会、博览会等展销活动,为连平农特产品创造更多在大舞台亮相的机会。特别是2022年中国·深圳(第八届)国际现代绿色农业博览会,连平16家农业企业在深圳对口帮扶连平工作组大力支持下,精心设计搭建展区,完成了在会上的惊艳亮相。陂头米和粉丝、隆街米、忠信花生、茶叶、红薯干、龟苓膏、预制菜、矿泉水、青梅汤、黑蒜、五指毛桃鸡等参展产品深受深圳市民和参会采购商青睐。


  近3年来,深圳对口帮扶连平工作组组织带领9个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发动派出单位通过自筹和发动社会力量等方式参与消费帮扶共计3841.67万元,其中自筹资金2495.34万元(含消费帮扶资金1272.37万元),社会捐赠资金及教育帮扶753.086万元。


  今年的连平县鹰嘴蜜桃节举办在即,届时,蜜桃节活动将在深圳市南山区设立分会场,助力连平鹰嘴蜜桃进一步“融湾”“融深”。


  加大教育帮扶力度  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在连平县环城南路、县城的中心地带,一所崭新的幼儿园拔地而起,成为这里的一道亮丽风景。这是南山区全额出资建设的南山幼儿园,将于9月开园迎新。


  “两年时间,这么漂亮的幼儿园就建好了,条件非常好!”提起这所新建幼儿园,大家总会竖起大拇指。据悉,连平县城中心城区缺少公办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群众。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连平把人口密集、商业价值非常高的城区中心地带划作南山幼儿园的建设用地,南山区倾力支持,全额出资2500万元,按12个教学班、420个学位的规模高标准援建。目前,该幼儿园主体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正在采购安装教学设备,将为连平县城及周边适龄儿童就近入读优质学校提供便利,有效推动连平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南山幼儿园是南山区积极支持连平补足教育短板的有力举措之一。为充分保障学生“有学上”“上好学”,工作组申请346万元资金,支持油溪中学新建宿舍楼,为该校提供近200个住宿床位,改善学生住宿条件;申请帮扶资金2500万元,帮助解决连平县第一小学珠海教学楼危楼拆建工程,提升该校教学环境。


  “开展教育帮扶,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资源共享很重要。”深圳对口帮扶连平工作组组长,连平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峰介绍,除了真金白银援建学校,南山区还结合连平实际情况,以“三个课堂”项目建设为抓手,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云端桥梁”送到了孩子们的身边。


  据悉,乡村学校分布零散,教学设施落后陈旧,普遍缺乏英语、科学、美育等学科老师是连平县各地曾经普遍面临的教育现状,“三个课堂”项目正是深圳南山区为补齐这一短板而探索出的教育帮扶新模式,引入“共享”的概念,让乡村小学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城市里的高水平教育。该项目包括“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旨在通过建设智慧云课室,引进深圳及国内优秀教师,全方位为连平提供教育帮扶。该项目于2020年秋季在连平县罗经小学和东升小学试点取得成效后,于2022年初在连平全县各镇村学校推广。


  如今,该项目已为连平县13所乡镇中心小学,2所面上小学、1所县城实验小学和县教育局研训中心搭建了互动云课堂设备及配套软件平台,真正实现县教育局、乡镇、村小学数据互通,课中智能教学评价、课后学生学习画像逐步形成。同时,在工作组的积极推动下,该项目联合国内师范类高校和本地优质师资,上线共2500节科学、英语、音乐、美术课程,由学校自主选课,采用订单式专递授课的方式,真正为乡村学校“插上翱翔世界的翅膀”。


  连平县实验小学副校长江春玲介绍,自2022年引进“三个课堂”项目以来,该校共开设了99节科学课,受到了学生、老师的欢迎。“有专业的老师在线上教学,孩子们爱上了科学课,尤其喜欢动手实验的活动;对本校教师而言,通过观摩线上课堂也得到了专业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江春玲说,“三个课堂”项目的引进不仅惠及学生、教师,也提升了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多媒体功能教室在平时也得以充分利用。


  连平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实施对于连平县的教育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补齐了连平教育的短板,还推动了当地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持续做好民生帮扶  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连民心,民心聚民力。随着深连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一批又一批养老、医疗、就业等合作项目先后落地,不断提升连平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里饭菜味道好,就餐环境好,服务也好,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有这样的长者饭堂真是好!”6月21日,连平县内莞镇首家长者饭堂在横水村揭牌运营,正在饭堂内就餐的周奶奶点赞道。当天,元善镇醒狮村和新龙村、陂头镇、绣缎镇等7家长者饭堂同步揭牌。


  走进内莞镇横水村长者饭堂,环境干净整洁,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聊着家常,吃着安全卫生、美味可口的午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现场氛围热闹又温馨。


  内莞镇长者饭堂位于内莞镇横水村瓦子埂经济社,是一家“智能餐厨+即烹生鲜食品+服务平台”的数字化长者饭堂。该饭堂通过引入“万得厨智能餐厨+即烹生鲜食品”的老年助餐模式,让老人在10分钟内即可吃上一份热腾腾的饭菜,实现助餐服务数据全程在线化、透明可视化管理。长者饭堂为辖区内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提供便利的就餐服务,餐费标准为12元/餐,经补贴后长者自费3元/餐。


  据悉,建设长者饭堂、开展数字化养老助餐服务,是南山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工作部署和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具体实践。在南山区和深圳对口帮扶连平工作组的大力推动下,引进深圳企业参与建设,目前已在连平县7个乡镇8个行政村新建立并试运营长者饭堂8家,计划开设至10家,更好地满足连平县老年人的助餐服务需求,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一直以来,深圳对口帮扶连平工作组始终把解决好连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放在结对帮扶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牢牢抓住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不断提升连平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乡村振兴的前进路上,除了要把好发展前进的“方向盘”,还要防止出现“车轮倒退”的返贫现象。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为进一步筑牢防返贫“防火墙”,连平县工商业联合会为建档立卡脱贫人员(除特困人员)和监测对象共3454户购买“乡村群众无忧保”产品,在“医”“食”“住”“行”“教”5个方面提供综合保障,确保其不因病、因学、因灾等返贫。


  购买“乡村群众无忧保”产品共需35万元,连平县工商业联合会自筹资金23万元,仍有12万元的资金缺口亟需补上。对此,工作组积极协调,帮助其堵上资金缺口,确保建档立卡脱贫人员(除特困人员)和监测对象成功受益。据统计,2022年“无忧保”共计赔付51.9659万元。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阻碍帮扶工作顺利进行的一大顽疾。为切实减轻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医疗负担,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工作组积极联系和推动腾讯基金会与县乡村振兴局达成协议,帮扶全县脱贫户(五保脱贫户除外)、边缘易致贫户4301户1.4369万人购买“河源市民保”,保费59元/人/年。


  在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征程中,也有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的大力支持,深圳潮创会微笑基金是其中的代表。在工作组的积极联系和推动下,2022年11月6日,连平县人民医院收到一份来自深圳的珍贵礼物:深圳潮创会及其旗下微笑基金向连平县人民医院捐赠价值30万元的负压救护车一辆,较好地解决了医院用车难的问题。


    上一篇:心学宗师与金龙霸王的较量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