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我在万绿湖有棵树”认种小程序发布

2023-10-23 09:23:07 来源:河源日报

74531e6e89f691ae8b2b4e7662c5123c_hyrbs1023002_001_01_s.jpg

■“绿美广东·你我共建——我在万绿湖有棵树”暨“打卡”绿美河源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41b49d8ee6448f5c30fa38ba71c0d75e_hyrbs1023002_001_02_s.jpg

■我市将万绿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列入今年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之一,举全市之力推进创建工作。

20日,“绿美广东·你我共建——我在万绿湖有棵树”系列活动启动,活动组委会发布了“我在万绿湖有棵树”小程序,通过线上认种的方式,吸引、发动全社会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各界力量认种、认养,参与绿美河源生态建设,营造全社会“爱绿、植绿、护绿、兴绿”浓厚氛围。

“我在万绿湖有棵树”认种小程序设计有“种树地图”界面,设置了“深河同心林”“企业林”“成长林”“亲情林”“爱情林”“爱心林”等主题林,认种人可在主题林认种相对应的黑木相思、樟树、铁冬青、木荷等树种,并获得河源市“绿美使者”电子荣誉证书。

为让认种人深度参与绿美河源生态建设,活动组委会在认种套餐的基础上特别回馈赠送文旅体验包,包含景区门票、住宿优惠等体验内容,使用有效期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并根据文旅体验包策划“源头活水”“诗画东江”“啸仙记忆”“逃离寒冬”4条绿美河源体验路线,激活丰富文旅资源,进一步展示推介绿美河源生态画卷。

“使用小程序认种树木,既有文旅体验包,可以游览绿美河源,对河源文旅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又能够为河源植绿作出贡献,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希望更多人参与其中,为河源增绿添绿。”大湾区市民陈祝君说。

深圳帮扶协作河源干部谭贞说,通过小程序认种树木,在河源就有了牵挂。未来这棵树随着深河人奋斗前进的脚步茁壮成长,还能见证深河共建的累累硕果,让她感觉深度参与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的时光特别有意义,以后有机会要带着家人一起去万绿湖看看这棵树。

4条绿美河源体验路线发布

分别为“源头活水”“诗画东江”“啸仙记忆”“逃离寒冬”

20日,“绿美广东·你我共建——我在万绿湖有棵树”系列活动启动,活动组委会发布了4条绿美河源体验路线,深入挖掘河源文旅特色资源,发动社会各界力量,体验河源生态之美,推进河源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发布的4条绿美河源体验路线分别为“源头活水”“诗画东江”“啸仙记忆”“逃离寒冬”。其中,“源头活水”万绿湖观赏路线以“同饮一江水·共建绿美林”为背景,以万绿湖观赏为主线,身临万绿湖周边森林、山谷、水域,展示绿美河源生态画卷;“啸仙记忆”红色文化路线依托东源县义合镇“红色”与“古色”资源,以探寻红色印迹、邂逅百年古村为主线,探访啸仙故里,打造吸引游客的团队植绿、红色文化主题路线;“诗画东江”古村探秘路线是东源县“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一部分,以东江观赏、古村探秘为主线,结合东源县仙塘镇历史文化资源,体验“船在江中走,人在画中游”,打造落实“百千万工程”的东源样板;“逃离寒冬”森林康养路线是一条以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为主题的路线,将当地国家森林公园生态资源和特色温泉资源相结合,侧重绿色森林体验及森林康养。

绿美河源体验路线活动将持续到明年,范围将从东源延伸到其他县区,并推出更多文旅体验路线。东源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东源将继续推出绿美生态精品旅游路线,让更多市民和游客朋友参与到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来。

50个“绿美体验官”名额开放

20日,“打卡”绿美河源活动启动,设置50个河源“绿美体验官”名额,拓展文旅融合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活动参与者在“我在万绿湖有棵树”认种小程序上认种成功,并获得河源市“绿美使者”电子荣誉证书后,即可参与绿美使者线上“打卡”活动。在使用河源市“绿美使者”电子荣誉证书文旅体验包期间,参与者需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创作“绿美河源”相关“打卡”作品,并带“打卡河源”话题发表。其中,点赞量、评论数排名靠前的作品,其参与者将获得“绿美体验官”名额,在下一年将可享受免费的认种礼包。

活动组委会表示,万绿湖拥有优质的生态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山、水、林、湖等景观资源及鲜明的客家特色文化资源,并享有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广东省十大最美旅游目的地、广东省十大最美森林、广东省十大最美湿地等多项美誉,不仅能让认种人深度参与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真切感受“人间万绿湖”的旖旎风景,也能够让参与者通过镜头和文字创作出高品质的“打卡”作品,向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展示万绿湖的绿美生态和独特魅力,让更多大湾区的朋友成为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的宣传者、参与者,共同讲好“同饮一江水,共建绿美林”故事。

在全省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背景下,本次活动的举行,旨在擦亮河源绿美名片、厚植河源生态底色,发动各方参与、全民共建共享,全面打造绿美广东的河源样板。

深河帮扶干部彭文蝶

以树为证,守护美好记忆

在市区鳄湖公园内,一株树龄800多年的黄葛树亭亭如盖,参天蔽日,在夏日的阳光里洒下一片阴凉,不少市民在树下闲聊、下棋、乘凉。“原来这里脏乱差,现在经过市容整治,干净整洁了很多,还增加了很多凉亭和座椅,周围的居民也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深圳帮扶协作河源干部彭文蝶说。

彭文蝶从小在市区长大,每每经过这棵黄葛树,总是会多看两眼,“这棵树很大,逢年过节,都会有人把红色丝带系在树上,寄予美好愿望,从这经过,总是能第一眼看到它的身影。”这棵古树屹立在此数百年,饱经风霜,为人们遮风挡雨,见证河源的发展变迁,在彭文蝶心中,它已成为家乡的代名词。

作为土生土长的河源人,彭文蝶记忆中的河源到处郁郁葱葱,“这么多年来,河源在树木维护方面做得非常好,会将一棵树从小维护到大。”看到这些树木的成长,彭文蝶也仿佛看到自己一路成长的身影。

作为广东的生态屏障和粤港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河源肩负着守护青山绿水、保障生态安全的重任,深圳帮扶协作河源干部队伍时刻关注着河源的生态发展,积极投身到深河共建工作中。

作为深圳帮扶协作河源干部队伍的一员,彭文蝶积极参加河源的植树活动,为河源的绿色增添力量。“我觉得植树活动可以增进深河两地的关系,以树为媒,让深圳帮扶协作河源干部建立起对河源的情感纽带,深入到帮扶工作中。”在彭文蝶看来,通过植树活动,深河两地可以延续深圳帮扶协作河源工作带来的情感羁绊。

种下一棵树,长成一片林,既是深圳帮扶协作河源干部在河源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圳帮扶协作河源干部对河源情感的展现,见证深河两地的深厚情谊。

大湾区市民陈祝君

以树为媒,讲好生态故事

“我第一时间报名申请认种了一棵树。”大湾区市民陈祝君说。在“绿美广东·你我共建——我在万绿湖有棵树”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陈祝君获得了“河源绿美使者”荣誉证书。

陈祝君出生在河源,即便长大在广州工作后,对于家乡为生态建设作出的贡献依旧满怀感激。在了解到认种活动后,陈祝君立即报名申请认种了一棵树,并将活动分享到朋友圈。“万绿湖一直是广东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水资源,河源的贡献很大。”陈祝君说。

为了保护万绿湖的生态环境,我市谢绝了大批存在污染可能的工业项目。此外,我市还将万绿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列入今年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之一,举全市之力推进创建工作。日前,生态环境部官网公示了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万绿湖与全国其他38个美丽河湖在列。

“此次活动形式新颖、策划丰富,认种所赠送的文旅体验包包含住宿、门票。能让前来植绿的游客体验到万绿湖的游玩乐趣,了解河源的文旅资源,这对河源文旅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陈祝君对活动的举办连连点赞。“绿美广东·你我共建——我在万绿湖有棵树”系列活动形式多样,包括“我在万绿湖”认种小程序、“绿美河源”体验路线、绿美使者“打卡”河源、“深河一家亲”认种体验、线下植树活动等子项目,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市民朋友,通过“认种一棵树”等系列活动结缘河源,参与绿美河源生态建设,体验河源生态之美。

“我已经向很多公司转发了这个活动,在朋友圈对文旅体验包进行了推广。”作为“河源绿美使者”代表,陈祝君想向更多人推广河源的生态旅游,借助“我在万绿湖有棵树”平台宣传河源的生态建设。陈祝君表示,将会邀请身边的大湾区市民来万绿湖游玩,通过团建交流的方式邀请更多人在万绿湖认种一棵树,体验河源的文旅魅力,让更多的大湾区朋友成为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的宣传者、参与者,共同讲好“同饮一江水,共建绿美林”的故事。

网络达人欧阳烈

以树为名,打造乡村名片

在东源县船塘镇李田村,一棵500多岁的古榕树饱经岁月沧桑,却愈老愈茂盛。几百年来,古榕树一直为村民遮风挡雨,村民们也时常聚在这里一起聊天、休息。

“以前觉得这只是一棵树,每个走出李田村的人想起家乡都会想起它。”网络达人、李田村村民欧阳烈表示,多年后返乡,再次看到这棵树,它已经不仅仅是一棵树,而是保护伞,保护着村民在此繁衍生息。这棵树傲立百年,成为了李田村的象征,成为了全村人的共同记忆。

“树高千尺 ,叶落归根”,已成为客居他乡的人对故土的怀念而发出的心声,也是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本土的心愿与归宿。

年少离乡的欧阳烈在2017年返乡创业,发现家乡陌生了很多,于是策划了乡贤回家徒步公益活动,以乡愁为主线,以古榕树为中心,把活动与村里的农产品串联起来,通过视频推广家乡文化,吸引了线下上千人的客流量,让出门在外的游子回来看一看家乡、走一走当年的路。

“一说古榕树,大家都知道在哪里,这是全村的记忆点。”在这棵古榕树下,3000多人回来重新聚在一起,寂静的乡村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归来的游子看一看家乡的绿水青山、尝一尝家乡的原汁原味、讲一讲亲切的家乡话,给人无限慰藉。

近年来,欧阳烈通过短视频营销和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为农业经营主体挖掘地方特色、开展活动策划、打造乡村品牌。“我小时候听说,这棵古榕树里有只榕树精,那时学校宿舍靠近古榕树,我害怕得不敢一个人在宿舍睡觉。”欧阳烈表示,正是这个故事的启发,现在他打算以古榕树作为IP ,取名为榕树精灵,把它作为村标,打造成为乡村名片,让更多人了解李田村的文化。

■文:本报记者 陈星 见习记者 曾競  ■图:本报记者 冯晓铭

    上一篇:闯入生机盎然的植物世界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