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河源铁塔构建全域视联感知网助推河源治理体系现代化

“数字塔”为河源赋“智”

2023-08-02 16:03:32 来源:河源日报

c105e93e56f2e00018bcddcc9297a610_0802018_001_01_s.jpg

■目前,河源铁塔已在源城区、河源国家高新区、紫金县开通了低速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服务,累计部署81个换电柜,服务骑手超1000户,日均换电3800次。

d5fa5be84adaa8c56caa8876a27069b9_0802018_001_02_s.jpg

■河源铁塔全域智能监控感知平台,可“看”到全域实时发生的事件,实现全域可视化数字化管理。

ec0694cdde8b900e659507b37f0d1926_0802018_001_03_s.jpg

■河源铁塔工作人员在安装直播河源直播点位摄像头 杨坚 摄

74075d6d69b4f2208c92b993f4370131_0802018_001_04_s.jpg

■河源铁塔全域视联平台搭载无人机系统页面,可助力实现森林防火监控、国土耕地保护、水域监管多领域视频感知、预警及调度管理。

核心提示

秸秆禁烧画面抓取、森林火情快速识别、生态环境大气优良监测……都离不开河源铁塔“数字塔”高空瞭望的站点优势及铁塔视联AI算法模型的智能识别技术。

在当下的数字时代,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能力,无疑是城市治理走向现代化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河源铁塔聚焦智慧城市建设,在河源数字化发展大局中,坚持“以点带面”,紧密结合铁塔丰富的站址资源、便捷的通信条件、完备的电力供应等实际情况,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在数字化应用技术上开拓创新,推出“全域视联感知”全新业务,提升河源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智慧城市:

“铁塔模式”

助力共享率提升

提高数字治理能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如何破除影响数据资源共享的体制机制障碍,是实现数据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关键一招。

河源铁塔打造的“一家建设、多家使用、社会共用”的“铁塔模式”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在河源对标“千兆城市”评价标准,全面整合资源力量深挖“双千兆”赋能效益,加快推进全市5G网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时,河源铁塔积极融入河源数字化发展大局,深入推进5G覆盖,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持续推进5G覆盖深度和广度,共建共享成效不断凸显。

截至目前,河源铁塔已承建三大运营商5G基站5022座;今年6月底,河源铁塔建设楼宇室内分布系统覆盖面积约817.46万平方米,涵盖商业中心、大型场馆、交通枢纽、党政机关、医院、大型酒店等多个重要场景,通过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1019万平方米;截至2022年底,河源铁塔站址总数达4400个,租户超8130个,平均每站租户1.85户,站址共享率48.75%,相当于减少新建铁塔近2257座、节约投资3.69亿元、节约土地5.06万平方米……

在赣深高铁建设项目中,河源铁塔完成了175个河源境内红线外基站、红线内66条隧道室分、77个场坪站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完成赣深高铁公网通信覆盖任务。通过新型技术和综合覆盖方案,完成了对市区万隆城、坚基商业广场、碧桂园、雅居乐、万达广场等大型商超、小区的室内外综合覆盖。

河源铁塔在助力河源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依托全网无处不在的供电资源,结合铁塔基站24小时电力保障的丰富经验及专业化维护能力,面向金融、医疗、低速电动车客户群体及一般工商业用户推出备电、发电、充电、换电等四电能源保障服务,为其提供安全、智能、便捷的用电服务,优化城市供电服务,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4月,河源铁塔在紫金县开通了电动自行车换电服务。”河源铁塔相关负责人介绍,河源铁塔积极布局网络化、绿色化、智能化的换电设施,目前已在源城区、河源国家高新区、紫金县开通了低速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服务,累计部署81个换电柜,服务骑手超1000户,日均换电3800次。

河源铁塔成立9年来,始终以“共建共享”起笔,紧密结合铁塔实际,立足资源统筹优势,持续推进“一体两翼”发展。在加快打造“数字塔”的同时,深化能源共享,充分发挥5G建设主力军作用,助力河源加快建成智慧城市。

业务创新:“全域视联感知” 实现多部门智能监控

提升城市智能管理水平是实现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走进市森林防火指挥调度(监控)中心,分设在全市各镇村的森林防火监控点画面在大屏幕上滚动播放。“这便是我们打造的‘铁塔+AI’智能监控识别体系,它可以对全市五县三区及国有林场、重点林区,构建起全天候、立体化、全覆盖的火情智能监测预警体系。”河源铁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部署了657个森林防火监控点,能更好助力市林业局开展森林防火工作,降低林火危害,减少灾害损失。该项目的建成是河源铁塔智联业务助力我市职能部门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的一个缩影。

电子警察作为城市视频监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基建风口也迎来了全新发展。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2020年市区电子警察建设项目中,河源铁塔依托11个制高点位资源赋能河源公安智慧治理。该项目依托河源铁塔丰富的高点站址资源,搭载智能高清云台、热成像、全景摄像机等多种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对市区重点道路、互通立交、学习等场景的实时全域监管,并基于视频数据、AI技术等实现道路重点卡口、事故易发生路段等场景的智能化监控,能为公安交警部门进行交通管理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有效保障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提高群众出行安全感。

此外,河源铁塔“铁塔+AI”智能监控识别体系还运用于河源市生态环境大气监测、黄子洞试点秸秆禁烧、全省东江流域监控等项目建设中,为各行业领域数字化管理创造便利条件、提供技术支撑,有效提高了各行业领域的数字化治理水平。

在不断延伸业务服务领域的同时,河源铁塔更注重业务的创新升级。在实现数据资源价值最大化中,河源铁塔通过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在原有的铁塔业务基础上,不断创新业务产品。

“全域视联感知,是我们目前主推的业务产品。”河源铁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域视联感知的“新”,“新”在它构建的是可多部门共享的全域视联网,改变了以往由单个职能部门管理运用一套系统,创新成为一套系统多部门共享,实现“一个平台、一套系统”智能监控,既降低了成本又节约了资源。

正在东源县顺天镇开展的无人机试点项目,便是“全域视联感知”业务产品。“该项目将以‘河源东源顺天-2’站址和东源县顺天镇党演村两个站点为试点,通过设备安装部署、平台系统对接及场景应用搭建三方面,有效提升顺天镇的数字化治理效能。”河源铁塔相关负责人透露,该智能监控采用了高空与低点相结合的方式,对宏观大生态和微观小场景进行精准定位,针对防火、防汛、防灾、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等重点领域开展监控监测。待项目建成后,顺天镇便可实现多个领域的智能分析、智能预警、智能管理。

河源铁塔依托点多面广的站址资源、连续稳定的电力供应、便捷可靠的通信条件、专业高效的建维能力、集约综合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已在多领域实现合作。截至目前,河源铁塔的“全域视联感知”业务已覆盖公安、应急、环保、水利、农业等近20个行业,提供了超1000个站址租赁及信息化服务。

当下,数字通讯就如同水、电、公路一般,成了信息社会的基础要素。河源铁塔通过多年的行动,已经深度参与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接下来,河源铁塔将按照工信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部署要求,不断加强规划,持续统筹推进三大运营商5G基站建设,加大5G建设资金投入,将5G建设覆盖到五县一区主要区域、各乡镇街镇、赣深高铁沿线、梅龙高铁及各区县新发展区域,大力推动“全域视联感知”业务运用到各行各业,助力河源加快建成数字化城市,实现河源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关新闻】

AI助力“百千万工程”

打造东源康禾无人机示范点

数字乡村建设是助力数字河源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数字河源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河源铁塔创新“全域视联感知”业务,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助力我市乡村基层实现数字化治理。

在东源县康禾镇的若坝中心小学,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若坝村无人机示范点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康禾镇若坝村无人机示范点项目建设,目前正处在安装调测阶段。”河源铁塔相关负责人表示,河源铁塔在康禾若坝已有的高位高清智能感知视频监控点位中,选取了多个涉水站点作为试点,并加载了人员垂钓和人员防溺水等AI算法,形成了一套高度智能化的防范中小学生溺水监控监管系统,可以通过技术抓取发现中小学生涉险游泳、戏水等不安全行为。

据了解,该系统一旦在江、河、湖、渠、水库等涉险区域发现游泳、戏水的人员,将第一时间向网格员、民警等溺水监管人员发送报警信号。溺水监管人员可通过及时赶赴现场、无人机远程喊话及声光提示等手段督促相关人员离开,以此降低中小学生溺亡事故发生率,保障中小学生生命安全。

除此之外,河源铁塔运用“全域视联感知”孕育“耕地智保”服务,在源城区埔前片区开展标准化农田试点项目建设。

“我们通过融合多部门的数据,构建了标准权威、覆盖全面、动态更新的大数据资源体系,从而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的立体管理体系,实现农田建设全过程、多要素、网格化的远程监管。”河源铁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相当于利用铁塔探头在耕地上方装上了“天眼”,可实现对破坏耕地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更好地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在河源铁塔的协助下,我市乡村基层治理逐步走向数字化。河源铁塔也将不断通过构建乡村“全域视联感知”网络,为河源乡村振兴赋“智”赋能。

■组稿:本报记者 杨宝如 通讯员 刘伟东 ■制图:吴丹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