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报道

河源积极推进省招商引资对接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投资兴业的“数字宝典”

数字赋能 擎动河源

2023-08-02 11:53:03 来源:河源日报

58de656d35f9058dead549cfbf6ed596_0802010_001_01_s.jpg

■市行政服务中心13850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b480e20227507868983ea67cdffe3999_0802010_001_02_s.jpg

■河源国家高新区一角。

3e070d1bdbe90b5724366502086ddec4_0802010_001_03_s.jpg

■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让企业专心谋发展。

1662fd9e6a320ec408f5d39cf72e9e20_0802010_001_04_s.jpg

■美丽河源

核心提示

以数字为“引擎”,着力打造“云上营商”数字化。

8月1日至2日,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省商务厅和市政府在东源县举办主题为“粤通四海 数字赋能”的全省产业有序转移招商引资对接平台推广应用现场会暨“粤同行”产业赋能行动计划启动仪式。经过近4个月的试运行,招商平台已汇聚全省的园区、地块、厂房以及其主导产业、要素成本、配套设施等信息,打造动态更新的招商数据库和招商地图,亦是客商在广东投资兴业的“数字宝典”。

今年以来,广东各地掀起新一轮大招商、招大商热潮,全力拼项目、拼经济、拼发展。位于粤北生态发展区的河源,自是不甘落后:在线下,市、县一把手纷纷奔赴江苏、上海、香港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走访联系意向企业;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对接平台建设工作,完善电子信息、水饮料及食品、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等特色产业领域招商信息,在这本投资兴业“数字宝典”上书写丰富特色的河源章节。

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通过广东省招商引资对接平台了解我市各类投资资源并在线填报投资意向的企业已达115家,投资项目117个,意向投资金额超180亿元。

用“数字化”手段

“摸清”招商家底

近日,深圳市明德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在省招商平台河源板块提交了投资意向。“在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广东各地的园区、项目、地块等基本信息。尤其是各地的产业规划及优惠政策一目了然,对企业选址投资非常有帮助。”该公司法人代表杨凤媛说。

广东省招商引资对接平台是全省集约化招商引资门户,以门户+地图形式将园区、项目、地块、厂房、楼宇、政策、配套设施、主导产业等招商载体向投资方做“接地气”展示,减少市县政府、产业园区、投资企业、商会协会等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形成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互联网+”招商工作模式,优化招商工作流程,助力项目加快落地建设。

自4月试运行以来,广东省招商引资平台试点发布了多个地级市的招商项目、产业园区、地块、厂房等信息,提供了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内的各类产业信息聚合,以大数据模式捕捉企业投资兴趣,并推荐合适的产业资源,改变了以往政府招商人员“背包走四方”的资源展示模式。

5月8日,广东省招商引资对接平台河源板块正式上线运行,比计划提前10天完成上线任务,且全市各区域已完善地区信息库,完成招商地图、招商数据库初始化。通过进入粤商通首页的招商引资专区,可速览招商地图、获得产业相关资源推荐,在线查询招商载体具体情况,一键选址并提交投资意向,快速精准完成信息匹配,降低各方洽谈成本。

据了解,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在2023年10月前形成覆盖全省的招商数据库和招商地图,并建立省市联动、部门协作的平台运行管理机制,确保招商信息准确、投资意向响应及时,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对招商引资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云上”打造河源投资兴业的“数字宝典”

数字平台,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打破空间距离、缩短时间跨度。

河源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的第一圈层,交通区位优越,成本优势明显,用地供应充足,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河源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深度嵌入“双区”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厚植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目前,河源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7个省级产业转移园,是全省省级产业转移园最多的地级市。

抓产业就要抓招商,抓招商就要线上、线下两手抓。自省招商引资对接平台组织建设以来,我市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对接平台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对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及招商引资的支撑作用,着力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

上线运行期间,河源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对接平台工作,将招商引资对接平台的入驻上线列入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区域协调发展等中心工作进行部署;出台《河源市招商引资对接平台建设工作方案》,并成立河源市招商引资对接平台运营小组;对我市招商信息录入情况实行“每日一通报”,建立健全招商平台投资意向响应机制、线上线下招商工作配套机制等制度;根据部门需求持续优化平台功能,推动完善电子信息、水饮料及食品、先进材料、机械模具、生态旅游业、现代高效农业等具有河源特色产业领域的招商信息……在各项强有力措施的推进下,在河源投资兴业的“数字宝典”也顺势成型。

据市政数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各县区各单位可利用招商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招商活动,实时与意向企业在线互动,及时通过招商平台促进投资意向落地转化,有效助推精准招商、协同招商、智慧招商。

自广东省招商引资对接平台推动应用以来,我市有效发挥平台招商作用,及时通过平台促进投资意向落地转化。截至7月31日,该平台河源板块累计审核发布招商信息642条,信息录入量和发布数全省排行第一,平台访问量达63553次,全省排名第一。通过该平台了解我市各类投资资源并在线填报投资意向的企业达115家,投资项目达117个,投资意向金额超180亿元。其中,5月—6月,新签约项目45个,比去年同期增长104.55%。

以优质服务推动招商引资“做大做强”

如何利用数字平台的独特优势,推动招商引资进一步提质增效?河源用优质的政务服务给出了答案。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才能将地方打造成为招商引资的“强磁场”、拼出发展的“硬实力”。作为后发地区,河源把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特别是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充分发挥数字政府牵引驱动作用,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增便利,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让企业专心谋发展。

“一网办”“马上办”的事项愈来愈多:依托广东政务服务网,13850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3335个事项实现“免证办”,492个事项(含县区)列入“一件事一次办”清单,700个事项列入“四免”清单;累计2598个事项实现跨域通办,基本实现企业和群众“进一扇门、上一个网、办两地事”;“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实现镇村全覆盖,193项基层高频服务事项实现“自助办”。

在企业服务上持续做“加法”:市领导及相关部门分别挂钩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定期开展调研,深入一线办实事、解难题;各县区全面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提供从签约到竣工投产全过程跟踪服务。

与此同时,依托“粤商通”APP和广东政务服务网,配合省政数局建立“市场主体诉求响应平台”,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全天候、智能化,及时办理诉求响应服务。另外,还在12345热线开设企业服务专席,向企业提供7×24小时政策咨询、办事查询及诉求办理等便捷服务,实现“一个电话解难题”,有效营造优良营商环境。自开通企业专席以来,共受理企业诉求工单1918宗,总体满意率99.01%。

从“来回跑”到“一次办”,从“办事繁”到“零跑腿”,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体现了营商环境的“效率+温度”。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为河源工业经济增长带来正向效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高出全省2.5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六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3.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3.4个百分点。

发展动力十足、活力迸发,河源已成为一片前景广阔、未来可期的投资热土、兴业沃土。

■组稿:本报记者 梁昕 方新苗 通讯员 黄昱林

■摄影:本报记者 黄赞福 冯晓铭

    上一篇:“两纵”成立记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