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水下世界寻回贵重物品200多件
—— 走近河源 “水下寻物第一人”李赵新
■本报记者 苏勇军 田清秀 邓金亮
19日,东源县新港镇杨梅村万绿湖边,职业潜水员李赵新接到了一项打捞请求 —— 一名游客游泳时不慎将手机掉入湖里。抵达现场后,他迅速穿戴好专业潜水装备,翻身跃入湖中,很快便潜入水下。片刻后,湖面泛起涟漪,李赵新手持游客遗失的手机浮出水面,顺利完成水下寻物任务。
李赵新被称为河源“水下寻物第一人”,今年以来,他已成功完成200多起水下打捞任务。
偶然入行:从公益救援
到专业打捞
李赵新与水下打捞结缘,始于4年前的一次偶然。当时,他参与潜水训练,拿到潜水证后,便投身公益救援活动。随着万绿湖周边水上活动日渐增多,尤其是今年以来,玩桨板的游客数量大幅增加,物品掉落水中的情况也日渐多发。不少桨板基地的老板主动联系李赵新,请求他帮忙为游客打捞手机,于是他开始从事专业水下打捞。
打捞物品:手机居多,贵重饰品打捞收费标准不同
在李赵新接手的打捞任务中,数量最多的物品是手机。李赵新说:“很多人的手机里存着重要资料,即便手机本身价值不高,他们也愿意找人打捞。”
除了手机,金手镯、金链子、钻戒等贵重饰品也是常见打捞对象。由于这类物品价值较高,打捞收费标准也有所不同 —— 普通物品打捞价格1000元起步,而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就需要协商价格后再进行打捞。
风险相伴:害怕水草缠绕,减压病成最大威胁
李赵新说,在河源的河流、湖泊、水库等内陆水域中,大量水草是潜水员面临的首要威胁,“一旦被水草缠住,要是心急挣脱,很容易耗尽氧气,后果不堪设想。”为应对这一风险,他每次潜水都坚持两人结伴出行。
对专业潜水员而言,比水草更危险的是上浮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减压病。“下潜越深,水下压力越大,尤其是深度超过10米后,压力会明显增加。” 李赵新说,潜水员上浮时,每上升到一定深度都需要停留几分钟,让身体逐渐适应压力变化。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或操作不规范,就很容易引发减压病。这种疾病轻则导致身上起红疹,重则造成关节疼痛,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症状。
“我每次下水前,都会严格按操作流程执行,尽量避免引发减压病。”李赵新说,虽然水下打捞充满挑战,但每当成功帮失主找回遗失物品,看到他们的笑容时,就觉得所有辛苦都值得。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