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环万绿湖区域被纳入省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

“湖泊+”业态持续丰富全面升级

2025-10-17 10:03:57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东源县贝拉小镇通过“村集体+企业合作”运营模式,带动村民致富。资料图

□本报记者 方新苗

“天上瑶池水,人间万绿湖”。370平方公里的浩渺碧水,1100平方公里延绵青山,360多个绿色岛屿,万绿湖就像是一方被翠绿群山环绕的碧海,在蓝天、白云、朝霞和夕阳的映衬下,展现出一幅迷人的画卷。

一湖好水,是河源最亮丽的旅游名片。依托这一优质资源,我市出台了《河源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政策文件,全力发动“湖泊+”主引擎,构建环万绿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产业,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今年初,万绿湖风景区正式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今年上半年,在省的大力支持下,环万绿湖绿色发展区建设专业委员会成立,环万绿湖区域被纳入省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湖泊+”业态持续丰富、全面升级。这是河源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大力提升农文旅发展能级的重要成果。

聚焦“湖泊+品牌”:

培育特色鲜明的区域文旅IP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万绿湖风景区举办了“金秋献礼·月映万绿”等系列非遗、文艺活动,掀起农文旅热潮,吸引八方来客。据统计,国庆中秋假期万绿湖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15556人次、增长9.26%。

打造区域IP,是拥抱文旅融合发展机遇的关键一招。近年来,河源以万绿湖为核心,聚焦“湖泊+品牌”,着力培育特色鲜明的区域文旅IP,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在“乐游河源”文旅品牌IP的带动下,镜花缘、龙凤岛等万绿湖风景区核心景点陆续提质升级,水博览园、九里湖片区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万绿湖文旅周”“万绿湖·星稻田音乐节”等系列精品文旅活动接连出圈,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其中“万绿湖文旅周”累计接待游客18.8万人次、增长58.8%,实现旅游收入2390.78万元。创设“河你有缘”手信品牌,结合打造恐龙、桃花水母等农文旅IP,丰富特色手信和文创产品品类,今年以来文创产品销售额累计超过35万元。

今年,河源还创新推出“鱼灯夜游”城市文旅IP,打造“千鱼共舞”“千人提灯”等沉浸式场景,吸引约20万人参与体验;整合万绿湖畔餐饮资源,创新开展“河源一桌菜”品牌创建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丰富味觉享受。

聚焦“湖泊+运营”:

创新湖城融合的城乡发展路径

今年五一假期,万绿湖风景区启动“湖泊+低空经济”首飞活动,“万绿壹号”“万绿贰号”直升机在万绿湖畔腾空而起。“从高空俯瞰,碧绿的湖水尽收眼底。这是第一次见到家乡万绿湖的全景,真是美不胜收。”游客肖女士在体验直升机环游万绿湖后兴奋地说。

传统的农文旅发展模式结构单一,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如何进一步丰富“湖泊+”业态,拓展“农文旅”融合广度?我市率先布局“低空文旅业态”,推出万绿湖低空观光项目,解锁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湖泊+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万绿湖低空观光“五一首飞”活动获《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假日期间接待游客18.7万人次,增长31%。

郊野经济同样是环万绿湖区域农文旅发展的重点。目前,环湖区域培育民宿94家,9家入选省级“向往的民宿”。东源县贝拉小镇通过打造集烟火集市、烧烤营地、高端露营和儿童拓展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此外,红色资源开发、古村落焕新与创客培育等也为丰富“湖泊+”业态增光添彩。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红色文旅年接待研学游客约6万人次;南园古村集约流转17户古民居引入文旅业态;糖巢创客社区培养240多名创客,吸引34家商家入驻,年带动旅游消费3000万元。

聚焦“湖泊+文化”:

打造特色水文化体验目的地

今年7月5日,万绿湖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结束,60余艘渔船满舱归港,万绿湖开渔“头鱼”拍卖、品尝特色湖鲜美食等精彩环节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夏日“渔事+”狂欢盛宴。

万绿湖不仅有“湖光”,还有“山色”和“人文”。作为我市的核心景区,万绿湖风景区还承载着传承非遗、彰显客家风情的功能。我市深入挖掘环万绿湖地区客家优秀非遗民俗,创新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组织客家山歌等非遗项目在景区展演,“上莞追龙”“汶水塘捕鱼”等传统民俗活动被更多人熟知。

结合库区林地资源,河源还积极推动“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等业态协同发展,打造九里湖森林步道、新回龙—锡场“穿越万绿湖”等精品路线,万绿湖康养产业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创造经济价值3.2亿元;发展“农业+研学+旅游”等新业态,打造一批“亲子式”“游学式”“体验式”“探险式”农文旅融合体验场景。

体育赛事点燃农文旅融合的“新火花”。万绿湖国际马拉松、“河美共赢”篮球联赛、村超全国赛、“穿越万绿湖”徒步等一系列文化辨识度高、体验性强的文体赛事以赛引流、以赛兴旅、以赛促产,有效提升了河源文旅影响力。

    上一篇:我市最低气温降至“1”字头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