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千年古道贯古今 田源驿道寻文脉

连平县田源镇古驿道解码“活着的历史廊道”

2025-10-16 10:35:49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连平县田源段古航道沿岸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核心提示

“连平水西古渡头,帆影点点入江流。大席水口顿黄浪,肖屋盐商泊船舟。考车滩内多古怪,石角暗礁藏漩涡。”这是描写连平县田源镇水西村至肖屋村古水道的水路歌,寥寥数语,却描绘了这段古水道千帆竞渡、商船不绝的辉煌往昔。

连平县田源镇古驿道(含古水道、古陆道)位于田源镇水西村、肖屋村、永吉村等地段,曾是新丰江古水道的核心地段,为粤北连通河源、惠州、广州乃至出海的主要通道。水陆并行的古驿道,不仅是汉越文化交融与商贸往来的要道,也曾铸就沿线城镇数百年的繁荣。近日,本报记者与田源镇文史工作者一同重走古驿道,近距离感受田源水运文化和陆运文化的源远流长,探寻历史印记,挖掘人文精神,推动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河源黄金水道,至今仍可通航

连平县田源镇古水道横跨该镇水西、肖屋、永吉三村,全长18公里,是粤北通往河源、惠州、广州及出海的水路动脉。因新丰江水库修建及水文变迁,田源段成为保存最完整的遗存。据《连平县志》记载,这条水道沿途分布着元善石龙码头、软坑街码头、东埔码头、龙埔码头、百叟老码头、丰城码头、水西码头等。其中,水西码头作为核心枢纽,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其至河源新港的航道至今保持通航能力,是连平县现存唯一仍在使用的古码头,堪称“活着的水运博物馆”。

“这里曾经是连平最繁忙的码头之一。”在田源镇水西村,肖老先生指着江面感慨地说,由于连平和新丰一带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当年大部分物资都依赖这条水路运输。在水运兴盛的年代,新丰江上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客货轮船载着食盐、布匹、煤油等生活用品从珠三角逆流而上,又运载农副产品至河源和珠三角地区,直抵香港。据资料记载,1987年连平水运公司尚有员工243人、机动船19艘、驳船16艘、木船17艘,全年货运量达9万吨。当时,水西码头每日客运量超过500人次,连平铁帽山铁矿每日近千吨铁矿石也经此航道运出,航道成为村镇对外的交通命脉。船工们口耳相传的水路歌,就是以这条水道为脉络,将沿岸的庙宇、船坞、水文、民俗与商贸活动编织进歌词之中,生动描绘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场景。至今,这首歌仍在村中部分老人口中传唱,定格着古航道往日的繁华光影。

往来客船不仅催生了水西码头的航运传奇,更孕育了水西古街的繁华盛景。据当地人回忆,在航运鼎盛时期,码头周边曾形成一条热闹的商业街,分布着数十家小店和旅店,专为往来客商提供食宿服务。与此同时,每到圩日,更使水西成为区域商贸物流和居民出行的关键节点。

古水道也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沿新丰江东岸向南行进,不过十里之遥,便可寻见王守仁“剿贼”时的驻军兵营和烽火台的遗址。在这片土地上,还流传着阳明先生斩子、埋子的悲壮故事。

船行至肖屋村段,岸边的岩壁上赫然出现一片摩崖石刻。这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水西摩崖石刻,石壁上隐约可见字迹,字体凌乱,深浅不一,疑为剑镌。记录了明嘉靖四十五年广东总兵俞大猷率军平定李亚元农民起义的史实。碑文内容清晰可辨,历经400余年风雨仍保存较好,是印证古水道军事地位及研究明代广东社会历史的珍贵实物。

据了解,自1958年新丰江水库(万绿湖)及后续一系列拦河坝建成后,新丰江主干航道被截断,货运逐渐衰落,于2003年停止渡运作业,水西码头也于2005年结束航运使命。然而,田源段古航道并未沉寂。如今,仍有周边村民在江上捕鱼,沿岸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江水时而平缓如镜,倒映着两岸青山绿树;时而轻快流淌,伴着白鹭踱步、翠鸟掠水的灵动身影。从水西码头出发,沿水道可一路游览摩崖石刻、盐商码头、永吉码头、仙公庙、庙下石桥、肖屋鱼梁等不可移动文物。自然与人文在此和谐共生,这18公里古水道不仅是历史的“活化石”,更是生态观光与文化体验的鲜活载体。

已发现50余处文物点,尚有百余处待发掘

与新丰江古水道并行的是河源至江西龙南杨村、河源至翁源的古驿道。连平古语“挑盐卖药到江西,担米卖鸡到香港”,描述的就是这条北接赣湘,南达河源、惠州、广州、香港的千年古道,源源不断地将中原的商品、文化、人才输送到南方,也将来自海外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运至内陆。据当地探测显示,田源镇境内现存古驿道约20公里,目前已发掘6公里。这些道路以石条、石块铺砌,部分石阶宽1米至1.3米,至今仍有村民行走使用。

沿着古道行走,不时可以看到路旁的古茶亭遗址,石砌的墙垣上爬满了青藤。在一些村落的水口处,还保留着供奉水神的小庙。码头附近,当年供商旅歇脚的客栈和店铺遗址依稀可辨,残存的石基上野花盛开。

近年来,田源镇高度重视古航道与古驿道的保护工作,省规划设计院专家和市、县领导先后到田源镇指导古驿道调查和发掘工作,县博物馆学者实地指导调查摸排工作,通过对南粤古驿道的修复,这些沉睡的“历史见证者”正逐渐苏醒。目前已发现50余处文物点,如戈罗耸翠、何夫人墓、窑头山下遗址、峰岗宗祠、叶家书屋等,串联起丰富的历史记忆。此外,还有连南飞虎队成立旧址、梅洞口战斗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据初步调查,尚有百余处遗存未发掘,更多文物有待进一步考证与研究。

当前,田源镇正紧抓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建设的战略发展机遇,积极深化“湖泊+”发展模式,通过系统梳理与保护性开发,推动古驿道逐步建设成为融历史、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遗产廊道,致力将其打造为串联万绿湖上下游的水上黄金旅游线路,全面助力沿江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本报记者 刘永菲 ■图:本报记者 欧阳柳

    上一篇:同织女童安全成长防护网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