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实验室韩振林博士从美归国
以科研热忱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韩振林博士在实验室开展研究本报记者 杨李维 摄
■本报记者 朱惠思 林梓楷
韩振林2009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发酵工程专业,取得博士学位。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的强劲推动下,他毅然从美国夏威夷大学归来,在今年1月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灯塔实验室),为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一场人才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就此拉开序幕。
【政策引才】
技术落地路径清晰
近日,在灯塔实验室,韩振林正在植物样品制备室进行微生物接种操作,开展零亚硝酸盐发酵菜的研制工作。
韩振林是灯塔实验室农产品加工团队负责人,主导零亚硝酸盐发酵菜研制、牛骨全值化利用,以及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蒜氨酸酶、牛乳铁蛋白及其他高价值化合物。谈及选择河源的原因,韩振林坦言:“河源正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现代农业、水饮料及食品等产业,这与我的农产品加工及合成生物学专业领域高度契合,其发展潜力和研究成本优势,让我看到技术落地的清晰路径。同时,政策提供保障消除了后顾之忧,让我能够安心、安身、安业,将科研成果回报国家,为河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服务保障】
推动科研不断突破
回国后,韩振林获评省重大人才,由省科技厅提供80万元经费,支持开展利用酵母底盘细胞生产蒜氨酸酶及进行酶学性质改造。
为支持韩振林开展科研,灯塔实验室通过内部高层次人才自主立项机制,拨付了30万元课题经费启动“合成生物学平台”建设,重点开展蒜氨酸酶及牛乳铁蛋白在酵母中的生产及改造,通过对蛋白序列进行优化改造,从而获得具有良好活性和可溶性的异源蛋白。
韩振林表示:“该项技术奠定了利用酵母底盘细胞生产蒜氨酸酶及牛乳铁蛋白的基础,为接下来进一步开展蛋白改造及底盘细胞改造提供了研究空间,有望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产才融合】
人尽其才产才共兴
“农高区的建设,核心在于‘农’,关键在于‘高’,实现‘高’的突破口,就在于推动人才与产业进行一场双向奔赴的深度融合。”灯塔盆地农高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精准的产业定位吸引了契合产业发展的优质人才,完善的平台为人才提供了干事创业的舞台,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最终实现“人尽其才、产才共兴”的目标。
韩振林是“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的微观写照,他感慨:“这里做实做细人才服务保障,营造人才发展最优生态,科研人员既能专注攻关,又能看到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接下来,韩振林将聚焦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带领团队系统研究河源地区特色农副产品,重点针对山稔、地稔、牛奶根、五指毛桃、大薯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开展其功能成分的筛选与评价工作,推动产业升级发展,让科研成果真正在河源落地转化、结出硕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