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连平县隆街镇梅洞村——

“讲排场”转向“重节俭”

2025-08-01 11:24:31 来源:河源日报

■连平县隆街镇梅洞村时常举办篮球赛等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文/图:本报记者 刘永菲

近日,记者走进连平县隆街镇梅洞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文化墙上,“村规民约”的标语格外醒目;文化广场上,村民刘姨带领的舞蹈队正随着音乐翩然起舞—— 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梅洞村是广东省文明村、广东名村、广东省卫生村。近年来,该村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倡导移风易俗,不断夯实乡村文明“底色”,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今年5月,梅洞村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破立并举

红白理事会巧破旧习俗

一直以来,民风民俗、人情世故维系着农村的人际关系,但也有一些陈规陋习根深蒂固。“过去办场丧事要折腾好几天,吹拉弹唱、大摆宴席,花费动辄数万元。” 说起过去办丧事的旧俗,村民满是无奈。“但谁都不敢打破这个‘潜规则’,怕被议论家底薄、不孝顺。” 梅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房仟深知,如果不下决心整治这些旧习俗,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

如何有效革除陋习、树立新风?2018年,梅洞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领导小组,由村“两委”班子和村民小组组长担任主要成员,提倡红白事简办,抵制大操大办。谢房仟介绍,该村制定了统一的红白理事会章程,要求各家各户红白宴请需向红白理事会报备登记,按照“摆酒不超过5桌,亲戚朋友随礼不得超过200元”的标准进行操办。同时,通过借助党支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微信群、“大喇叭”等,大力宣传尊崇“婚事新办、喜事简办、丧事简办”的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统一的待客、回礼规范。

“有了新规,大家都能抛开面子,减少攀比,邻里也更和谐了。”谢房仟感慨, 如今,村里的彩礼数额大幅下降,“零彩礼”渐成风气,婚宴也从几十桌精简到几桌。去年村里一位高龄老人去世,其家人本想按旧习俗大办,红白理事会成员主动上门沟通,最终将原计划15桌宴席减至5桌,且未收任何份子钱,实现了丧事简办。

为破解村规民约执行中可能出现的“动力不足”“难以持久”等问题,去年,梅洞村还实行“文明积分制”。该制度将孝老爱亲、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正面行为量化为积分,对铺张浪费、邻里纠纷等负面行为则予以扣分。村民可凭积分在“文明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年度积分更是评选“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的重要依据,让无形的文明风尚变得可衡量、可积累、可兑换,有力推动了村规民约落地见效。

育文于行

点亮乡村振兴“新希望”

近日,在梅洞村文化广场上,文艺宣传队在进行演出排练。这样的场景在村里很常见。

文艺汇演是梅洞村推进移风易俗的一大特色。近年来,梅洞村组织成立了老年人协会、文艺表演队、篮球协会等团体,通过广泛开展“书香飘万家”“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养,将党的方针政策送到各家各户,在全村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我们会开展敬老活动,给孤寡老人送上生活物资。平时,我们也会开展邻里互助和爱心公益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谢房仟介绍,截至目前,村里已举办文艺表演、文明实践活动等10余场,参与群众500余人次。

如今的梅洞村,不仅实现了从“讲排场”到“重节俭”转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村容村貌整洁美观,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处处呈现风景美、风气美的文明新气象。

    上一篇:筑牢群众舌尖安全防线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