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职院获批全国首个“智能视觉与运动控制技术”微专业
培养专项人才 对接产业需求
○本报讯 记者 邹茹玉 近日,教育部公布首批微专业建设名单,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河职院)“智能视觉与运动控制技术”微专业成功入选,成为该领域全国首个获批项目。
技术紧扣前沿
填补专项人才培养空白
日前,在河职院机器视觉综合实训室里,邓同学正调试着一套精密系统:工业相机捕捉电子元件图像,算法瞬间识别缺陷位置,运动控制平台精准定位机械臂完成分拣。这套实现“感知—决策—控制”一体化操作的设备,是“智能视觉与运动控制技术”微专业建设的核心教具。
今年,教育部部署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并推动全国高校2654个微专业的设置,修读毕业生达7.4万人。其中,河职院获批的“智能视觉与运动控制技术”微专业,是全国高职院校中首个聚焦“智能视觉+运动控制”交叉领域的教育部认证项目。其技术内核紧扣全球智能制造前沿趋势,实现“感知—决策—控制”闭环运行,推动了技术架构革新。该专业填补了国家专业目录中智能视觉专项人才培养的空白,为职业教育领域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范式。
河职院的这一突破并非偶然。该校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自2015年创办至今,10年间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励1项、省级9项,学生创业项目获创投资金300万元,为该微专业申报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毕业生双证加持
开辟高质量就业通道
微专业以“短周期、快响应”为特征,成为连接高校培养与产业需求的“人才供给接口”。河职院的“智能视觉与运动控制技术”微专业紧密对接了我市电子产业集群升级需求。
河源作为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承接地,亟需提升产品智能检测水平。该专业设置的“图像处理系统应用”课程,直接对应电路板外观检测、元件定位等本地企业高频需求。此外,该专业服务农产品品质管控,针对猕猴桃、百香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开发了农产品内损缺陷识别算法实训项目,助力 “一村一品”品质标准化建设。
此前,该校与中关村机器视觉产业联盟共建产教融合基地,构建可持续的协同育人生态:企业专家深度参与教学,开发“光学镜头计算选型”等实战课程;共建专业实训室,打造粤东西北领先的智能视觉实践平台;创新培养流程,学生读大二即参与企业项目。这种“校盟企”三元协同机制,开创了产教融合新路径。
该微专业还为学生开辟了高质量就业通道。修满学分者除获得“智能控制技术”毕业证外,还可获得“智能视觉与运动控制技术”毕业证书,实现双证加持。
河职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将持续深化微专业的建设,计划在3年内建成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拓展技术融合深度,打造政校企行合作典范,推动专业升级迭代。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