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龙川县人民法院用“以物抵债”方式盘活闲置资产,执行双方达成共赢

50万元租金有着落

2025-07-03 11:09:02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徐晓曦 刘绍焕 “感谢法院帮我们盘活了闲置资产,50万元租金终于有着落了。”近日,在龙川县某房产执行现场,申请执行人黄林握着执行法官的手连声道谢。这起因经营困境引发的租赁合同纠纷,用“以物抵债”的方式盘活闲置资产,既帮助被执行人化解债务压力,又保障申请执行人快速实现债权。

经营困境导致履行不能

资产处置陷僵局

此前,谢小东、谢小明租赁黄林等5人的房产经营宾馆,然而,因市场环境变化及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资金链断裂。自去年10月起,因拖欠电费被供电局强制停电,宾馆被迫停业。随后,黄林等人向龙川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法院判决解除租赁合同,谢小东、谢小明需支付租金、利息、租赁物占有使用费等费用,并限期腾退房屋。但判决生效后,谢小东二人未履行义务,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执行之初,谢小东二人累计拖欠租金已高达50万元。执行法官通过网络查控发现,二人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且还有其他未履行的案件,履行能力严重不足。

“法官,他们拖欠50万元租金,房子占着又不腾退,我们的损失一天天扩大,问题到底什么时候能解决?”黄林攥着判决书,声音里满是焦急。一旁的合伙人也说:“我们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生活,也急等钱用。”

善意执行搭平台

“以物抵债”破僵局

面对无财产可供执行、评估处置周期长、强制腾退矛盾大等三重困境,执行法官经过全盘考虑,决定跳出“一封了之”“一拍了之”的传统思维,提出“以物抵债”的初步方案:由谢小东、谢小明将宾馆现有装修装饰、设备设施一并移交黄林等人管理使用,用以抵偿全部50万元租金、违约金及诉讼费用,充分利用宾馆设备,减少腾退和搬离后双方的损失。

经过多次协商与沟通,双方当事人都认为这是案件最好的解决途径。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同意以物抵债解决纠纷。

现场移交解民忧

双赢局面暖人心

交接当日,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正式办理移交手续,谢小东、谢小明主动搬离宾馆内个人物品,将房产、装修及设备设施完整移交给黄林等人。至此,这起租赁合同纠纷案得以快速、圆满解决。

“原本以为这笔钱遥遥无期,没想到法院用这么巧妙的方式帮我们解决了问题,闲置的房产又能重新利用起来,真是太感谢法官了。”看着眼前的各种设备设施,黄林感激地对执行法官说道。谢小东二人也如释重负:“这下终于不用每天为债务发愁了,也算是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面对执行困境,龙川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努力在法律框架内寻求最优解,通过“以物抵债”的执行方式,成功将“闲置资产”转化为“偿债资源”,圆满执结案件。龙川县人民法院针对不同案件特点精准施策,以高效、灵活的执行举措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以来,共受理执行案件1424件,结案1197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9.87%,实际执结率47.62%,执行到位率47.10%,执行完毕率38.52%。

(当事人名字均为化名)

    上一篇:知“篮”而进 赛出风采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