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在一起,就没有翻不过的山”
河源青年江伟母亲用20年坚守与付出,陪伴儿子铸就励志人生
这是一段令人热泪盈眶的母爱故事。2005年,河源青年江伟惨遭歹徒砍伤,全身仅左手4指能动。他的母亲彭友娟以柔弱之躯扛起如山责任,用20年的坚守与付出,陪伴儿子铸就励志人生。
耗尽心血走上寻医路
母爱撑起康复希望
江伟曾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学生,在小学、初中时,他的书法在全国、省、市多个比赛中获得奖项。2005年,年仅17岁的江伟被歹徒砍成重伤,昏迷了81天,几乎成了植物人。面对重伤昏迷的儿子,彭友娟没有丝毫迟疑,毅然带着儿子踏上辗转全国的漫漫求医路,她不放过任何一丝康复希望。
在漫长的求医途中,彭友娟既要悉心照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江伟,又要为天价医疗费四处筹措。医院病房里,她无数次紧握儿子的手轻声安慰:“别怕,有妈在。” 困了,她就趴在床边小憩,稍有响动便立刻惊醒查看。幸运的是,江伟挺过来了,但遗憾的是他不能行走、无法说话,最开始的时候,连饮食都需要家人帮助。
20年细心呵护
在母爱中有尊严地生活
受伤后的江伟长期卧床,生活起居全依靠他人。每日天未破晓,彭友娟便起身,精心准备营养早餐,变着花样满足儿子口味,她耐心地为儿子洗漱、擦拭身体、更换衣服,将家中收拾得窗明几净,让江伟的房间始终充满阳光与温馨。
为缓解儿子的心理压力,彭友娟经常推着他到院子里晒太阳,与他分享外界趣事。20年来,她始终将照顾儿子视为人生头等大事,“只要看到儿子干干净净、舒舒服服的,我再累都值得。”这份细致入微的呵护,让江伟在困境中依然保有生活的尊严与希望。
笔耕不辍逐梦路
母爱托举文学之光
在康复过程中,江伟爱上了写作。自2011年起,他用能动的左手4指,在键盘上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彭友娟得知后,成为儿子最坚定的支持者。每当江伟完成一部作品,她都欣喜万分。
随着江伟在网上发表的文字收获众多鼓励,2011年10月,他开始创作第一部小说《大秂物》,并于2014年出版。截至目前,他已出版12部作品。
为推广儿子的作品,彭友娟不惧严寒酷暑,骑着电动车奔波各地,将书籍送到读者手中。在母亲的支持下,江伟的文学之路越走越宽,写作成为他生命的支柱,而彭友娟就是他背后永不倒塌的靠山。
谈及这20年的艰辛与坚持,彭友娟眼中闪烁着温柔而坚定的光芒,动情地说:“过去的日子,再难也一步一步走过来了。看着孩子用文字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我非常骄傲。往后的日子,我相信我们还会遇到新的挑战,但我从不害怕,只要我们在一起,就没有翻不过去的山。”
■本报记者 苏勇军 孙红 叶春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