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苏区镇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工作
风景变“钱”景 “茶”叶变茶“业”
■紫金县苏区镇小北村的鱼鳞坝,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
■文/图:本报记者 肖斌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近日,记者走进紫金县苏区镇,“百千万工程”主题公园、美丽碧道、鱼鳞坝等美丽乡村风貌设施映入眼帘,一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人水和谐之景,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
作为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培育对象,苏区镇坚持党建引领,以打造宜居宜业的“红色教育+绿色休闲”文旅名镇为抓手,深入挖掘红色历史与本地客家文化,拓展生态资源,茶旅融合齐发力,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
镇村蝶变展新颜
绘就和美新画卷
走进苏区镇小北村,漫步于鱼鳞坝,流水潺潺作响。村民在鱼鳞坝上或悠然漫步,或驻足拍照留念。“鱼鳞坝特别好看,很有特色。”村民钟先生说,他觉得家乡变化特别大,变得越来越美了。
鱼鳞坝的建成,不仅具有巩固坝头、保护农田等重要功能,还蕴藏着旅游潜力。“村里的鱼鳞坝与红色文化、千亩茶园等交相辉映,极大丰富了游客的乡村旅游体验。”小北村党支部书记钟相环说,村民和游客既能在苏区感受红色文化底蕴、欣赏茶山风光,又能在鱼鳞坝嬉戏赏景。
同时,苏区镇延伸美丽河道沿线,打造“百千万工程”主题公园,实现一河两岸慢行系统的无缝对接,构建了一条集康体健身、文化、自然风光展示于一体的亮丽河道风景线,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体验。“在典型镇培育工作中,通过高效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等项目,圩镇及村里的颜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村民都很喜欢在茶余饭后和家人、朋友在镇村步道上休闲娱乐。”苏区镇党委副书记刘惠娜说。
“红绿”产业促发展
绘就共富新图景
近年来,苏区镇坚持“红绿”产业发展思路,加快推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写好“土特产”文章,并依托本地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充分运用强村公司平台,培育打造本土品牌,推动多元化创收,实现产业“共育”、资源“变现”。
走进苏区镇永光村沐林听风茶园基地,只见漫山遍野的茶树吐露新芽,采茶工人穿梭其间,一双双巧手娴熟地采摘春茶。“现在每天有20多名村民采摘茶叶,预计今年春茶产量达3000公斤,产值约200万元。”沐林听风茶园基地负责人钟秉基介绍,目前该茶园制作的茶叶类型有沐林绿茶、听风红茶、紫萱单枞等,主要销往珠三角、香港以及海外市场。他表示,今后将充分利用好当地“红绿”资源优势,扩建茶文化旅游配套设施等,将有机茶园和旅游结合,促进当地茶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沐林听风茶园是苏区镇“红绿”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苏区镇在实施“红绿”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力推动青林峰、沐林听风等茶园提质扩容,加快雅茗谷、壹品文化等2个茶园文旅综合体建设,实现茶叶种植面积超2500亩,由强村公司负责塑造“苏区茶”品牌,以保价收购形式带动茶农种植。同时,该镇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旅产业,启动了八处苏区革命旧遗址提升工程项目,建成了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和紫金县革命斗争历史展馆,全力推进苏区研学基地、苏区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助推苏区镇“红绿”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