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鸡”遇 一路向“钱”
深圳供电局驻连平元善帮镇扶村工作队助力元善鹤湖村发展特色产业
■本报记者 陈星
近日,一辆载满胡须鸡的货车从连平县元善镇鹤湖村发车,800只胡须鸡直达深圳供电局职工食堂。这是由深圳供电局驻连平县元善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对鹤湖村的消费帮扶行动。自去年8月帮扶鹤湖村以来,深圳供电局已累计采购胡须鸡8000只。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工作队紧扣“百千万工程”部署,立足鹤湖村养殖胡须鸡的资源禀赋,成立连平县鹤湖种养专业合作社,坚持“联农带农”融合发展,建立“入股分红”利益联结机制,采取“支部+合作社+村集体+致富带头人+农户+N”的产业合作模式,大力推动鹤湖村胡须鸡产业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软硬件升级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连平县鹤湖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青山绿树环绕,一只只胡须鸡在林间自由嬉戏和觅食,鸡鸣声此起彼伏,充满生机。“合作社以‘全天候林间散养’胡须鸡为主,将玉米、豆粕等五谷杂粮混合起来投喂,这样养殖出的胡须鸡营养价值高,肉质口感好。”该合作社负责人冯世康介绍,目前基地养殖了3000多只胡须鸡。
鹤湖村有养殖胡须鸡的传统,但由于品牌知名度低、养殖设施简陋、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胡须鸡产业发展受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工作队深入调研胡须鸡产业发展情况后,以“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帮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发挥央企优势,制定“软硬兼施”帮扶方案,助力鹤湖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
据悉,工作队委托深圳技术大学开发“鹤湖胡须鸡”微信小程序,旨在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供需的精准对接。通过扫描小程序二维码,鸡苗入栏、山林散养、检疫检测等全过程一目了然。同时,开发溯源系统,为每只鸡配置唯一身份码,消费者可实时查看生长周期。
“最近我们组织施工队将养殖基地前的公路进行了改造,方便胡须鸡的运输。”工作队队员刘俊英表示,目前,养殖基地的屠宰车间、保鲜车间改造工程正加紧推进,建成后日加工能力将从50只提升至300只,同步配备真空包装机,确保产品在屠宰和保鲜过程中质量稳定。
连平县鹤湖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线上预订+基地直发”模式,将鹤湖村胡须鸡销往省内部分地市,复购率达45%。自成立以来,该合作社的经营状况保持稳定,销售额持续增长。目前,该合作社年产胡须鸡2万只,年产值200万元。
创新帮扶方式
打造特色品牌
为帮扶鹤湖村胡须鸡产业发展壮大,工作队构建“1+1”帮扶体系,创新养殖方式,助力产业振兴。
工作队采取“政府引领+企业支持+学校赋能+村委会主导+农户经营”的创新养殖模式,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发挥政府政策支持、资源调配、组织协调等方面作用的同时,工作队邀请高校的专业技术团队,为胡须鸡养殖业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并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带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针对鹤湖村有特产无品牌的问题,工作队深入挖掘鹤湖村的生态优势和文化底蕴,提炼出“自然放养、山泉滋养”的品牌核心价值,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鹤湖村胡须鸡的品牌故事,提高其知名度。同时,与专业设计团队合作,精心打造品牌LOGO和包装,融入绿色健康理念,增强产品的辨识度和溢价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消费帮扶不是‘一买了之’,要把产业真正建设起来。”工作队队员解玉庆表示,将指导鹤湖村在深圳供电局展厅设立乡村振兴展销点,引入先进技术为食品安全护航,力争3年内将鹤湖村胡须鸡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明星农产品”,为“百千万工程”增添亮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