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上陵镇科技赋能竹产业
小竹笋撬动大振兴
○本报讯 记者 叶春雨 林科 昨日,和平县上陵镇举办竹笋加工产业展示活动,通过“挖笋—运输—加工”全流程演示,展现当地推动竹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活动中,竹林“小火车”和无人机运输、“爬山虎”等智慧化应用成为亮点,标志着传统竹产业正迈向现代化发展新阶段。
雨后的上陵镇翠山竹海森林公园雾气氤氲,村民们熟练地采挖着破土而出的春笋。与往年不同,今年新投入的竹林轨道“小火车”和无人机运输系统大显身手——笋农将刚挖的竹笋装入车厢,小火车沿山间轨道平稳下行;在陡峭路段或无其他机械覆盖的区域,无人机快速巧妙运输,运输效率提升超过10倍。“以前靠人力背笋下山要2小时,现在10分钟就能进加工坊。”上陵镇绿竹强村公司负责人叶敏说。
据介绍,“小火车”的运载量为800斤,无人机的运载量为200斤,“爬山虎”(履带式运输车)专门运输肥料,运载量为1吨。
据统计,目前上陵镇竹库存量超过2400万株,每年可产出毛竹400万根以上,年产值6500万元。全镇共有笋竹加工企业5家,是全县乃至全市的“毛竹重镇”,被我市确定为“毛竹种植与产业化开发技术创新专业镇”。近年来,上陵镇启动“千亩示范,万亩经营”示范竹林建设,以上陵镇绿竹强村公司为主体,流转经营1万亩竹林,重点建设1000亩笋竹两用丰产高效示范竹林,并完善竹山林道、灌溉设备、机械设备、笋干工坊等相关配套设施,修建林道40公里、灌溉系统20个,运输设备“小火车”10台、“爬山虎”10台、植保无人机1台,建设笋干工坊10个。
在山下的标准化加工坊里,清洗、蒸煮、冷却、压榨、烘干等生产线有序运转。据上陵镇负责人介绍,上陵镇绿竹强村笋干工坊是上陵镇建设“千亩示范,万亩经营”示范竹林项目的配套设施,笋干工坊引进福建永安乳酸发酵型白笋干制作工艺与技术,目前笋干示范工坊已投产运行,年加工鲜笋50万斤(30万斤加工成笋干、20万斤销售),年产值约70万元,利润15万元,直接带动劳动力约100人,竹笋升值效果明显,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我们正打造‘智慧种植—低碳运输—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和平县上陵镇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厚植竹海优势,发展毛竹产业,推进竹笋加工、竹材加工、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等业态的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竹产业特色发展路径,坚定走“一产靠流转、二产靠企业、三产靠文旅”的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路径,以小竹子实现“绿富双赢”目标,让竹资源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绿色银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