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创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
“党建+”模式实现各项工作有机结合
■本报记者 杨宝如
■通讯员 邓丽丽 廖永清
“我们成立的城管护航校园示范点,是全市首个城管‘党建+护航校园’工作示范点,与学校进行优势互补,护航校园及周边安全。”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在市三小建设了“001号城管护航校园示范点”,并在该校设置城管护航校园执勤岗。
“党建+护航校园”工作示范点是市城管综合执法局以“党建+”方式创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城管综合执法局不断强化政治引领,通过党业融合举措,全力打造高品质生态宜居城市,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党业融合
构建全市校园周边
“城管+”护航体系
每逢正午放学时分,市三小的学生们排列成两路纵队,他们步伐轻快有序,口中响起口号,行至防冲撞拒马护栏前等待老师宣告放学。身穿蓝色城管服的执勤人员,分散在校门口周围,正井然有序地指挥着。
“我们的日常工作主要负责市三小周边的‘六乱’管理、协助管理接送车辆即停即走、护送小朋友安全过马路等。”城管护航校园执勤员危运仟介绍说。
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社会服务之中,特别是针对校园学生安全的优化与提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将“党建+燃气安全宣传”“党建+生活垃圾分类”等“党建+”活动引入学生安全教育小课堂。同时,发挥党建共建“支点”作用,撬动全市与校园安全、城管工作联系紧密的单位加入护航校园梯队,共同依托护航校园城管驿站发挥职能作用、开展精准服务。
去年3月,市三小建成“001号”城管护航校园执勤岗——护校城管驿站,不仅成为全市首家正式揭牌成立的城管护航校园示范点,更开创了我省在校园内设置城管护航校园执勤岗驻点执法的先河。
“我们采取党建引领、政校结合、护航校园‘三部曲’,把护航校园安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驻点校园执法的方式,与学校进行优势互补,以深入推进“共建协商”制度、推行城管“执法服务岗”机制、举行“小小城管志愿者”主题体验日等举措,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据统计,今年累计护航学校18所,出动“城管护校员”约6440人次,护航中小学生约80万人次。
党建引领
理顺城市治理“千条线”
如何让共享电动车管理工作不再“有心无力”?怎样防止关系民生的“关键小事”变成疑难杂症?
面对这些难题,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大力推动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创文办、源城区城管综合执法局互联互动,积极探索共享电动车规范运营管理机制,成立临时党支部和自治协会,全国首创引入第三方机构协助管理,让交通运输、公安交警、企业协会等全面参与进来,不断完善车辆登记补牌手续、明确运营管理期限等管理措施,用党建这根“绣花针”穿起了基层治理工作“千条线”。
“我们通过探索‘四板斧’共享电动自行车管理新模式,让共享电动自行车从‘扰民’转变为‘利民’。”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在这一过程中,多方协同很重要,不断推广“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通过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总量控制+量化考核+动态配额”模式,开展共享电动车整治行动151次,整改车辆乱停放现象约3600处,累计约1.1万辆次,依法对违规企业做出行政处罚7宗共处罚9.28万元。共享单车“治理”正因“智理”而得到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该管理模式在2023年广东省第十一届“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创全省城管执法系统和河源市最好成绩。
此外,面对“地摊经济”存在的“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怪圈,市城管综合执法局以“放”促发展,以“管”促规范,以“服”促落实,因势利导规范地摊经济发展。
“围绕地摊经营者对摆摊空间的诉求,我们合理划定发展‘地摊经济’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明确了“地摊经济”的准入许可标准、从业资格条件等手续,并先后在中心城区设置10个夜市经济集中经营点,累计设置摊位1680多个,帮助解决群众就业问题5200多人次。
通过党建引领和精细治理,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将共享单车治理与地摊经济发展等基层治理工作串联起来,实现了城市管理的有序与活力并存。
党建联动
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垃圾分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我们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动者,必须先学习了解垃圾分类知识,通过实践加深印象,才能更好地去向身边的人宣传。”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坚持以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机制为抓手,动员各级党组织依托“双报到”“结对共建”“主题党日”等方式,让“垃圾分类新时尚”观念深入人心,带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工作的广泛开展,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推动。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联合各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开展定期研究垃圾分类工作231次,参与垃圾分类177场,参与人数1.4万余人,有效服务群众3.4万户;联合30个部门设立了“垃圾分类每周志愿服务日”,在每周二集中开展垃圾分类相关活动;联合6个街道、42个社区在全国首创以“小地摊、大窗口、齐分类”为指导,以城区地摊经济经营点为依托的“走进地摊,分类齐参与”特色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现场宣传政策法规、开展投放引导等工作。
实行垃圾分类,不仅关系群众的生活环境以及资源的节约,也是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联合112家企业共同参加“百企联动齐参与 共创分类新时尚”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公益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掀开了政企携手推进垃圾分类的新篇章。
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去年,我市共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2823场,参与人数7.55万人次,同比增长68%,居民知晓率、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显著提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