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实现绿色崛起
去年前三季度农业产值超15.3亿元
■本报记者 叶春雨
去年,和平县通过大力发展优质水稻、高山油茶、和平茶叶、特色水果等优势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稳步向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和实现绿色崛起迈进。去年前三季度,和平农业累计实现产值超15.3亿元。
大力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腐竹产业园于去年9月进行了省级验收,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去年,全县腐竹年产量1.75万吨,目前正推动合水三产融合发展区、贝墩腐竹精深加工区全面达产,有效带动一产黄豆种植,促进休闲农业、饮食文化等相关产业发展。丝苗米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1.66亿元,其中九盛康园公司、乐源公司大米加工生产线已基本建成试产,万家香公司大米加工生产线正在安装中,全面达产后园内可新增大米日加工能力280吨。猕猴桃产业园总投资1.5363亿元,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建设猕猴桃花粉站解决猕猴桃花粉不纯、重大病害等问题,“和平猕猴桃”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平猕猴桃品质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广东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和平片区)累计完成投资6402.97万元,三个实施主体承担建设项目已完成并投产,提升了油茶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
抓好优质稻产业发展。和平县以成功申报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大力推进优质稻种植产业,着力打造“粤北粮仓”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全力稳定粮食生产,严格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加强农资储备调运,扩大农机作业面积,促进农业机械化服务提档升级,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全县水稻常年播种面积30万亩。其中,产业园规划建设范围包括阳明、长塘、大坝、彭寨、古寨5个镇,全年种植优质稻11.68万亩、年产量4.5万吨,有粮食种植大户288 户、全年种植优质稻面积共2.16万亩。
抓好油茶产业发展。和平县油茶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在承担河源市油茶跨县集群省级产业园(和平片区)建设任务基础上,进一步做精做强油茶产业。一是推动油茶一产扩面提质,创建了“村级经济集体统一收储、林地集中流转、油茶企业承包经营”的林地流转模式,通过“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方式,搭建“私企+农户”平台,落实资金补助政策,引入农业保险,给林农吃下“定心丸”。二是推动油茶二产提档升级,推动生产加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努力形成打造油茶主副产品的贸易、加工、包装、销售全链条发展模式。三是推动油茶三产融合发展,开发古法榨油作坊等文化产业项目,引导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茶油、茶饼、茶皂素等产品生产及深加工。截至去年11月,全县油茶种植面积约27.8万亩,全县油茶专业合作社12家,注册油茶产品商标的企业8家。和平的油茶从“小特产”逐步成长为“大产业”。
抓好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和平县土特产种类繁多,农特产品约103种。和平县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促进特色水果就地加工转化增值,不断延长产业链,多途径融合农、文、旅,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截至目前,全县百香果种植面积达2.31万亩,初步形成了以东水、彭寨、优胜、阳明、青州、大坝、合水等镇为核心区的百香果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