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紫金县苏区镇打造“红色教育+绿色休闲”文旅名镇

“红色引擎”驱动“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

2025-01-06 13:45:00 来源:河源日报

 hyrbs0106003_001_01_s[1].jpg

■紫金县苏区镇面貌日新月异

■文/图:本报记者 肖斌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冬日时节,记者走进紫金县苏区镇,“红屋”历史建筑、绿美小公园、美丽示范主街等映入眼帘,感受到这片红色热土日新月异。

当前,苏区镇作为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培育对象,紧紧围绕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工作要求,以典型镇培育为契机,抢抓“百千万工程”政策机遇,传承红色基因,拓展生态资源,茶旅融合齐发力,打造“红色教育+绿色休闲”的文旅名镇,以“红色引擎”驱动“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走深走实。

打造“七个一”

红色热土展新颜

行走在苏区镇主街,“红屋”等历史建筑被巧妙地融入街景设计中,通过墙面彩绘、特色招牌、路灯装饰等形式,展现出苏区的革命历史。每一名踏入苏区镇的访客,都能感受到这里鲜明的红色文化特色。

苏区镇党委副书记刘惠娜介绍,为了打造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该镇成立了典型镇培育建设工作专班,科学制定“施工图”和“工期表”,形成“一领导一项目,一项目一工期”的跟踪执行模式,全力以赴推进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工作。

在苏区镇炮子村,一栋栋改造后的老房子映入眼帘,它们不仅保留了20世纪80年代的古朴风貌,更融入现代生活的便捷与舒适。“这房子是我一辈子的心血。”80多岁的钟大爷站在自家新居前感慨道。几个月前,这栋老房子还是摇摇欲坠的危房,由于用地性质复杂,维修难度大,一度让钟大爷犯了难。但苏区镇党政干部没有放弃,耐心细致地做通钟大爷的思想工作,不仅帮助钟大爷办理好所有报批手续,还妥善调解了左邻右舍的纠纷,确保钟大爷能够安心拆旧建新。现今,钟大爷的新居已经落成,白墙黛瓦,古色古香,既保留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气息。

“内外兼修”实现美丽蜕变,炮子村是一个缩影。为了提升镇村人居环境品质,苏区镇大力实施城乡风貌管控提升行动,对161栋“赤膊房”进行外立面改造,其中126栋已完工;拆除88处临时建筑,面积达5815平方米,基本实现“新村新貌新气象”。

此外,苏区镇还积极开展各类清洁行动和整治提升行动,不断提升镇村人居环境品质。该镇组建路域绿化净化行动队,累计清理国道路段水沟3.3公里、平整路肩3.4公里、修剪高草4.6公里;实施新一轮“三清三拆三整治”,摸排并清理积存垃圾和河道淤泥28处、拆除乱搭乱建22处、整治生活污水和“三线”问题15处。同时,深入开展“千塘万渠”清淤行动,共清理沟渠长度约2.2公里,清淤总量超30吨。

茶旅融合发展

奏响产业“富民曲”

苏区镇不仅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发展茶产业的理想之地。近年来,该镇紧抓“百千万工程”的发展机遇,让茶产业和红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奏响富民兴村“交响曲”。

在苏区镇青溪村的青林峰茶叶种植基地,一行行茶树随着山腰的弧线错落有致,生机勃勃。“这几年,我们茶叶品质越来越好,售价也越来越高。”紫金县青林峰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钟铁戈介绍,该基地种植的茶叶在2024年“中茶杯”大赛中与第二届中国蝉茶大赛中获得“茶王”称号,有效促进了当地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苏区镇茶产业资源十分丰富,在实施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力推动茶园提质扩容,助力茶叶种植面积超2500亩。”刘惠娜说,该镇从“紫金蝉茶”处落笔,融合苏区文化元素,由强村公司负责塑造“苏区茶”品牌,统一种植标准、加工标准、包装设计,推出苏区绿茶、苏区红茶等系列产品,以保价收购形式带动茶农种植。

除了茶产业,苏区镇还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旅产业。被誉为“红屋”的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以及“血田”纪念广场、革命烈士纪念碑、红二师师部旧址、红军医院旧址等在内的22处革命旧遗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这些遗址不仅见证了苏区镇作为全国唯一以“苏区”命名的革命老区镇的重要历史地位,也成为了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苏区镇还启动了苏区革命旧遗址群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建成了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和紫金县革命斗争历史展,全力推进苏区研学基地、苏区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

如今,苏区镇在茶产业与文旅产业的双轮驱动下,不仅让经济发展焕发出新活力,更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接下来,该镇将紧抓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培育对象的机遇,深入挖掘红色底蕴,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持续擦亮“红色教育+绿色休闲”的品牌,绘就“百千万工程”新篇章。

    上一篇:简讯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