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好义种粮大户200亩晚稻开镰
耕种总面积2110亩,全年利润可达300万
○本报讯 记者 谢全建 近日,紫金县好义镇村民陈金龙、郭美元夫妻俩耕种的200亩晚稻开镰。
今年,陈金龙家总共耕种2110亩,主要是水稻和玉米。这200亩是最后一批的迟熟晚稻。
陈金龙夫妻俩耕种水稻的区域横跨紫金县凤安镇、上义镇,江东新区古竹镇、临江镇,其中好义镇1282亩。在好义、上义、蓝塘、凤安、义容一带,说起陈金龙,很多人都认识——“就是那个耕田大户”。
陈金龙曾在深圳务工,在那结识了来自湖南桃源县的郭美元,接着相爱结婚。后来,陈金龙做起了水电安装生意,不料2008年遇上金融危机,水电安装生意再也无法经营下去,于是返回家乡。
2010年,夫妻俩看到当地不少田地撂荒,想着转型耕田。2011年,从60亩田地干起。2012年6月成立合作社。2013年增至150亩,直到2015年。这5年,年年有钱赚。2016年,夫妻俩把耕地面积一下子提高至1100亩,成为全市耕田第一大户。但是,因为先后受台风“妮妲”“海马”冲击,当年直接经济损失20多万元。
种粮大户,晒谷是个难题。为彻底解决晒谷难问题,2015年,陈金龙筹集30万元,购置了烘干设备,日烘干量达150吨。“有了这个设备,稻谷收割归来,就不用下地了。”这也是促使陈金龙夫妻俩不断增加耕种面积的直接原因。目前,陈金龙拥有中型拖拉机4台、收割机2台、插秧机1台、无人打药机3台、烘干机2台、育秧机1台、汽车1辆,还有大米加工机、包装机、称重机各1套。
耕田种地的钱是怎么赚的?陈金龙说,1亩地每年耕作水稻两造,可挣800元。当然,这利润主要靠下造的秋粮去实现,因为秋粮品质好、价钱高,而早造的夏粮卖不出好价钱。
虽然说耕作靠机械,但是施肥、打药和田间管理,都得花上不少人工,两个人的力量完全不够。陈金龙夫妻长期雇佣了4名工人,农忙时需要雇佣100多人。“请人工资贵、租地租金高,单地租每亩每年就要600元,耕田不是那么好赚的。”陈金龙说。
陈金龙说,实行水旱轮作,病虫害减轻了不少,农药、肥料就能省下一笔成本。加上拥有多种机械,陈金龙还为蔬菜公司和其他农户打田,每完成1亩,有80元—110元的利润进账。如此,陈金龙又多了一条收入渠道。陈金龙称,今年种粮支付完工人工资80万元,全年利润可达300万元。
相关链接
8年间我市种粮大户增长13倍多
○本报讯 记者 谢全建 记者近日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16年3月至今年10月,我市种粮大户从69个增至930个,增长13倍多。
市农业农村局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3月,全市种粮大户面积50—100亩的有48个,101—200亩有15个,201—500亩有6个,而千亩大户无。截至2024年10月,全市种粮大户面积50—100亩有398个,101—300亩有337个,301—500亩有84个,501—1000亩81个,1001亩以上28个,5000亩以上2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