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场监管工作新闻发布会透露,今年以来
全市查处药械化案件271宗
○本报讯 记者 陈思芬 通讯员 戴小茜 近日召开的2024年市场监管工作新闻发布会透露,今年以来,我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品、重点环节,持续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保持严打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共查处办结药械化案件271宗,罚没146.45万元。
据介绍,为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我市全面开展风险排查,实施“一表通查”,拉动市、县(区)、乡镇三级链条,融合“检查+技术+执法”三方资源,形成风险会商“三三”融合监管格局。今年以来,共检查药械化生产经营批发企业2367家次,发现违规493家;检查零售连锁总部4家次,发现违规2家;检查医疗机构945家次,发现违规219家;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5家次,发现违规22家,已逐一限期整改或立案查处。
今年,我市在药品改革领域共申报立项改革项目省级2个、市级1个。据介绍,在深化综合改革,推动监管提质增效上,我市持续优化审批流程,简化专营乙类非处方药许可和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延续审批流程,实施告知承诺制;压缩药品等关系公共安全和群众健康、不具备取消审批或实行告知承诺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审批时间,压减申请材料、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邮寄证明2件、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运输证明2件。
针对家庭过期药品回收问题,我市探索建立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制定印发《河源市“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工作实施方案》,并制定配套指导意见,开展过期药品统一回收销毁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单位300个,共回收过期药品2422个品规。
此外,我市强化安全监测,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完成药品抽检401批次,化妆品抽检55批次,医疗器械抽检39批次,实现市内药品生产企业在产国家基本药物制剂4个品种全覆盖抽检。我市药品化妆品常规检项能力达到100%全覆盖目标。全市药物警戒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截至9月30日,全市共上报并通过审核评价的ADR、MDR、ACR报告共4252份;共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点163个,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点165个。
发布会还通报了我市“双打”工作及市场监管领域扫黑除恶工作情况。今年以来,市“双打”办各成员单位共出动执法人员4.6万人次,立案查处各类案件2459宗,移送公安机关涉刑案件41宗,组织开展侵权假冒伪劣商品集中销毁活动5场次,销毁食品、药品、烟草、日化品、农资、鞋服、非法出版物等侵权假冒伪劣商品75.5吨,货值1900多万元。市场监管部门摸排涉黑涉恶线索11条,已全部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