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河源法院“十佳干警”欧丽群:

司法为民显担当 初心如磐绽芳华

2024-08-15 09:41:58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徐晓曦 王丽莎

欧丽群,源城区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副主任、四级法官。2015年进入法院工作以来,她公正司法,先后获源城区法治政府建设先进个人、源城区“三八”红旗手、河源法院“十佳干警”等荣誉。

多走一步 让银发一族

“无障碍、不等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受限于年龄、身体状况、文化水平等因素,面对诉讼始终有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为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欧丽群聚焦老年人诉讼难问题,积极开展全链条适老诉讼服务改革,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法官,因为房屋装修质量问题,我岳母摔倒骨折了,老人家年纪大不能走动,不方便到法院立案。我又暂时无法开具亲属关系证明办理授权委托手续,怎么办?”去年4月底,89岁的黄阿婆因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与房屋开发商产生纠纷,欧丽群接待了前来咨询的黄阿婆的女婿。

为减轻老年当事人的诉累,欧丽群带领干警主动上门为老人立案。“法官的高尚职业道德和娴熟的职业操守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第二日,欧丽群收到了黄阿婆及其家属寄来的感谢信,感激之情跃然纸上。

2021年以来,源城区法院全链条适老诉讼服务改革项目经验做法被省委办公厅《每日汇报》刊载,项目入选全省法院“抓示范促改革惠民生”改革培育项目及全省法院“百项精品普法”项目,荣获第六届河源市(县)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三等奖。

多想一层 指导诉前调解

描绘新“枫”景

近年来,作为源城区法院立案庭的骨干,欧丽群一直在探索中寻求突破,指导诉前调解,努力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去年,因河源市某公司迟迟不发放工资,李某等12名工人与之引发纠纷,经劳动监察大队协调无果。无奈之下,李某等人只好来到源城区法院咨询起诉事宜。民生无小事,欧丽群当即联系该公司沟通处理问题,但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暂时没有办法支付。为最大限度减轻劳动者诉累及企业负担,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欧丽群将案件委派给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并全程指导调解工作。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并申请司法确认。事后,李某等12人的6万余元工资全部履行到位。至此,该纠纷圆满化解。

这是欧丽群指导诉前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大力推动矛盾纠纷化于萌芽、止于未诉,她还参与建立社会矛盾风险预警机制,推动设立10个法官联络点。源城区法院解纷关口进一步前移、解纷力量进一步下沉,今年上半年,源城区法院新收案件数量同比下降20.98%。

多担一些

在细微处传递司法温情

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是法院与老百姓接触的“窗口”,是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第一道关口,从法官助理成长为法官,欧丽群在这里磨砺3年多,始终以耐心、细致与妥帖的态度对待来访当事人。

“我要投诉!法官和书记员不接我电话,我找不到人!我的案件要怎么办?”一天,一名当事人的“怒吼”在立案大厅响起,大家还在惊愕之时,欧丽群果断将当事人带到调解室,耐心倾听并记录了当事人的诉求,解释电话无人接听的原因,并承诺法官会在限期内给予答复。

源城区法院人案矛盾比较突出,法官、书记员一天需要连续进行多个案件庭审,长时间“泡”在审判庭内,当事人反映找不到干警、无人接听电话、回复不及时等问题越来越强烈,对法院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为解决这一矛盾,并减轻办案团队的工作压力,在源城区法院党组领导下,欧丽群积极推动建立服务群众诉求“一岗专办、工单督办”工作机制,在立案庭设立诉讼热线专岗,由专人负责群众来电的接听、记录、转办、管理,架起了法官与当事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自2022年11月该机制设立以来,诉讼热线专岗共接听群众来电12887次、转发督办工单5831件,实现“问询有人查、咨询有人答、诉求有人督”,群众投诉率直线下降。

作为一名法官,欧丽群凭借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和对司法的无限赤诚,生动诠释了人民法官的使命担当和司法为民情怀。

    上一篇:评榜样 议良俗 树新风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