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建设质量强市“河源样板”
我市在2023年度全省质量考核中首次获评A级等次,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地方党委、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的有关规定,省政府对考核结果为A级的地级以上市政府予以通报表扬……近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2023年以来,河源大力实施质量强市建设,以质量提升行动为牵引,统筹产业、区域、企业质量发展与安全,提升质量治理效能,着力打造质量标杆,扎实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市,综合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了质量支撑引领作用,更好服务河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健全领导小组工作机制
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不断健全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将质量工作摆在了全市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动全市质量发展工作。
我市为落实质量强国建设、质量强省建设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坚持高位谋划、高标准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河源市贯彻落实〈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推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整体有序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特别是在推动产业、财政、金融、科技、贸易、环境、人才等方面政策与质量政策协同,整体有序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推动河源现代化建设提质增效。
优化质量公共服务体系
深化特色品牌建设工作
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开展提质量强信用行动,突出技术服务,强化基础设施,综合运用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要素资源,在检验检测、计量校准、专家诊脉、质量分析、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技术帮扶服务,充分发挥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质量监督加工食品(饮用水)检验站、省新型显示器件产业计量检测中心等高水平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一站式”服务优势,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活动,大力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持续强化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创新平台1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0个;落实首席质量官制度的制造业规上企业244家;共参与制(修)定国家标准23项、行业标准24项,共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35个,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790家,全力服务我市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和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产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加强政策支持,全覆盖设立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全面开展商标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工作。在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大赛中,广东黄花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黄花”商标获“商标品牌培育银奖”;在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广货手信节中,河源市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企业广东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出品的“河源米粉”获“广货好手信”称号。
实施五大工作举措
提供有力质量支撑
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提升我市质量总体水平,为河源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绿色崛起示范区提供有力质量支撑。一是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质量强省部署要求,组织实施好《河源市贯彻落实〈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的实施方案》,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着力提升质量水平,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二是大力开展提质量强信用行动,促进“1+3”产业集群企业质量提升,推动河源特色农土特产品“品质品位品牌”提升。三是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坚持“放活”“严治”“善管”,加强质量全链条管理,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四是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综合能力建设,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质量技术服务,为产业集群、产业链质量升级提供“一站式”服务。五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以优质的服务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本报记者 张伟燕 通讯员 罗怡莹 戴小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