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人民法院综合办公室主任王琎——
用勤恳和奉献书写青春华章
■本报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徐晓曦 曾钰矞
王琎,中共党员, 和平县人民法院综合办公室主任。2012年进入法院以来,始终坚持发扬“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精神,兢兢业业耕耘出后勤保障的“一片天地”,获得和平县委、县政府嘉奖以及市中院嘉奖,获得河源法院“十佳干警”称号。
奉献不言苦 追求无止境
“后勤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虽然不是审判一线,但综合办公室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全力为审判执行工作做好后勤保障。”王琎在后勤岗位上埋头苦干,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要求自己参谋服务的质量更高一些,争取让群众更满意、让干警更方便。
“‘脱薄争先’人人有责,必须与单位同频共振”。和平县人民法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相对薄弱基层法院以来,为了推动“智慧法院”建设,王琎列计划、谋立项、审预算、看工地,当初看不懂图纸参数、理不清程序规则,现已各项目内容熟记于心、建设进度了然于胸。今年以来,在王琎的带领下,综合办公室已推进信息化建设项目9个,完成了安防报警系统、庭审系统服务器扩容等项目7个,为审判执行工作强化了数字赋能。
微小亦有光 服务暖民心
王琎在后勤保障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流逝的是青春年华,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
一个寒冬下午,吴大爷拄着拐杖来到和平县人民法院立案庭,站在门前不知所措。当时还是值班法警的王琎留意到吴大爷,马上上前询问需要什么帮助。“我要缴罚款,不能让孙子就这样一辈子有了案底。”吴大爷焦急地说。
细问之下,才知吴大爷接到一通电话,说孙子涉嫌网络诈骗,已经被刑事立案,不立即缴纳罚款将被判处实刑。王琎为了戳穿对方的骗局,回拨了诈骗电话,不想对方却自称是“和平县人民法院”。当王琎自报家门后,对方还不罢休,称王琎才是骗子。在王琎的追问下,对方最终无法自圆其说,露出狐狸尾巴,匆忙挂断了电话,吴大爷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吴大爷,你的‘钱袋子’这次守住了,如果下次再碰到诈骗怎么办?”为避免吴大爷掉入诈骗陷阱,王琎热心地拿出宣传手册给吴大爷科普防诈知识,引导吴大爷不轻信、不给钱,遇事及时寻求帮助。
学海亦无涯 努力勇攀登
热爱学习,让王琎成长为既能理内又能对外的多面手,写作、演讲等活动奖项,王琎都收入囊中。王琎参加了省高院组织开展的“做合格司法警察”主题演讲比赛,并进入决赛。为了比出风格、赛出水平,展现山区法警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素质,从文稿起草到演讲背景视频制作,再到演讲的姿态言语,每个环节王琎都追求精益求精,他在会议室反复练习,事后对着录像不断改进,并请同事提出意见和建议。比赛当天,王琎与来自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的选手同台竞技、激烈角逐,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和平县人民法院感人至深的法警故事,最终获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