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激情六月 火热篮球

2024-06-06 09:57:56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华丰金湾杯”2024河美共赢篮球联赛东埔分赛区决赛比赛现场。

a04a4e68f0d4a10bb01f47ed5e846522_hyrbs0606004_001_02_s.jpg

制表:吴丹

赛事直击

源城大区赛东埔分赛区决赛打响

太阳升村队夺冠

2日晚,“华丰金湾杯”2024河美共赢篮球联赛源城大区赛东埔分赛区决赛在源城区文体中心打响。经过激烈角逐,太阳升村队夺得冠军,东埔村队、市宣教文卫线队分别获得亚军、季军。

赛场上,参赛队员们奋力拼搏、各显身手。比赛节奏紧凑、高潮迭起,观众的呐喊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活力迸发。最终,太阳升村队以101比70战胜东埔村队,市宣教文卫线队以70比57战胜东升路社区队。比赛结束后,举行了颁奖仪式。

据了解,河美共赢篮球联赛东埔分赛区有来自市直单位代表队和东埔街道各村(社区)代表队共28支队伍参加,采取分组单循环+交叉淘汰赛制,共进行52场比赛。精彩的篮球赛事为市民群众带来了一场场体育盛宴,激发了干部群众助力“百千万工程”的热情。赛事期间,东埔街道还邀请市民群众共享篮球盛宴、畅游商贸旺街,一站式、多元化体验购物、娱乐,为促进文商旅消费注入了新活力。

赛地风情

“荷”约三角 “莲”动篮球

七月是夏荷争相绽放之时,届时,备受万众期待的“华丰金湾杯”2024河美共赢篮球联赛连平大区赛三角分赛区篮球比赛将在连平县三角镇石源村拉开帷幕,当地还将以荷花文化节为契机,进一步发展特色文旅产业,促进农民和村集体增收致富。

近年来,三角镇以花为媒、借花发力,闯出了以特色产业带旅游、促发展的乡村文旅的新路径,在全面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同时,持续打造荷花等特色种植产业,从赏荷花、收莲子,到荷叶、莲蓬深加工,形成了产、供、销、加工“一条龙”,让美丽乡村留住绿水青山,实现村强民富。

据了解,去年7月,三角镇首届荷花文化节共引流20万人次,荷花宴、农特产品展销、青年创意集市、餐饮民宿等销售额达85万元,签约项目9个,投资额10亿元。当地附近农户通过出售自家花生、土鸡等农产品,户均增加近1000元收入。

“今年,三角镇第二届荷花文化系列活动将结合‘华丰金湾杯’2024河美共赢篮球联赛同步举行,秀美的风景,成片的荷塘,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加上激烈刺激的篮球赛事活动,将给现场游客带来一场体育和文旅融合的视觉盛宴。”据三角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荷花之静、篮球之动演绎完美融合,能让更多游客在游玩中享受运动乐趣,推动体育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留量”。此外,活动还将结合助力“百千万工程”背景,开展“赏荷池美境 寻最美荷花”短视频挑战赛、“荷影翩跹 舞动人生”舞蹈大赛、“荷绘三角”文创设计大赛、“荷你一起”团建活动等系列主题活动,赋能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球员风采

村干部全力以赴备战篮球赛

邓建韬,不仅是江东新区临江金霸队的一名球员,还是临江镇禾坑村村“两委”干部。随着河美共赢篮球联赛江东新区大区赛第二场赛事将于本月中下旬的到来,他正忙于紧张而有序的备战工作。

现年30岁的邓建韬自幼酷爱篮球,在球队中司职控球后卫。自今年4月起,他便随临江金霸队投入训练,遇到不解之处会虚心向专业教练求教。为了即将到来的比赛,临江金霸队特邀一名有省级联赛经验的专业球员担任教练,每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据介绍,禾坑村篮球氛围浓厚,今年2月初便举办了首届“迎春杯”篮球赛,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邓建韬期望队员们在即将到来的比赛中全力以赴,展现自己的风采和实力,为河美共赢篮球联赛及乡村的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赛场内外

立“竹”资源 做“竹”文章!

和平县上陵镇大力发展竹产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滋养一方竹。近年来,和平县上陵镇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围绕“全竹利用”“全链开发”发展竹产业,形成了“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新格局,让竹产业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助力“百千万工程”的一把“金钥匙”。

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竹林风景线

沿着粤赣高速公路到达上陵镇高速出口,“翠山竹海森林公园”几个大字十分醒目。微风拂过,耳边不时传来竹叶沙沙作响的声音。

在上陵镇,竹林四季常青,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宜居且适合发展旅游的绿美小镇。上陵镇林地总面积18.78万亩,森林总蓄积量40.78万立方米,其中,毛竹资源面积约12万亩,立竹库存量超过2400万株,年产毛竹400万株以上。翠山竹海森林公园主要以翠山村竹林为主,周边30多平方公里成片毛竹林,覆盖率高达83.5%,竹林内空气清新,含氧量是常绿阔叶林的1.5倍,素有“绿色海洋世界”之称,是和平县新八景之一。

“翠山竹海森林公园以‘识竹’‘赏竹’‘游竹’‘恋竹’‘美丽乡村’为主题,计划建设一条全长6.15公里的具有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广东特色的竹林绿道,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中,建成后将完善区域旅游业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上陵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陵镇土层结构很好,水资源条件也很不错,适合竹子的生长。”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江敬艳表示,当前正是竹林管护的黄金期,要做好竹材结构的调配,“老中青”结合保护,更有利于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推动竹产业融合发展

正值夏初,上陵镇翠山村的竹林里,一株株新竹生长旺盛,竹林焕发着勃勃生机。据介绍,为了更扎实做好护笋养竹工作,翠山村加大宣传力度,在竹林路口竖立保护竹资源警示牌、宣传牌,并安排了专门的巡视人员劝诫过往村民、游客不要破坏竹林。

翠山村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毛竹生产基地,有竹林地约12万亩,每年可产出毛竹200万株以上,丰富的竹资源为当地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翠林竹制品加工厂是一家专门提供个性化定制竹产品的企业。生产车间内,一根根竹条经过开片、碳化、烘干、上胶、压制、裁边、抛光等工序后,被加工成高附加值的竹工艺品。

“公司2013年开始投产,到目前为止开发的产品有十几种,产品主要销往吉林、黑龙江、山东、安徽等地,年产值约为500万元。”翠林竹制品加工厂厂长蓝志林告诉记者,他们对竹制品加工业的发展很有信心,为此今年购置了新设备将产品加工得更加精致。

据了解,上陵镇现有竹制品加工企业3家。竹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在上陵镇瑞丰生态农场,一间独具特色的竹木小屋里摆满了提篮、提盒、竹篮、竹篓、竹椅等竹艺制品。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挖掘并展示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是未来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农场将依托上陵镇特色竹文化,成立竹制品加工坊,复原传承非遗阳明纸造纸技艺和传统竹制品制作工艺等,并将它融入民宿经营和乡村旅游活动中,吸引游客参与,丰富游客的体验感,打造特色民宿,发展乡村旅游。

保障竹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是关键环节。目前,上陵镇充分利用“双百行动”结对共建高校——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科研技术力量,从产业规划、产品研发、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进一步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创造更好条件。

“竹”不仅是上陵镇的一张名片,还是上陵镇推进乡村振兴的“利器”。在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上陵镇充分发挥竹资源特色,大力发展笋竹贸易、流通和配套服务业,开发竹海观光、特色民宿等竹文化旅游项目,积极培育竹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推动竹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本版统筹:曾竸

■文/图:河源市主流媒体产业联盟记者 曾竸 张平 王志刚 周慧荷 曹志成

    上一篇:与法同行,“典”入人心(下)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