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开跑 燃爆全城
■“河马”现场,市乡村振兴局举办消费帮扶农产品展销活动。
温度再低,寒风再大,也阻挡不了奔跑的热情。
12月17日上午8时,随着发令喇叭鸣响,在市体育馆门前,一众跑友奋勇争先——2023河源万绿湖马拉松(下称“河马”)开跑了!
“河马”自诞生以来,在我市全心投入、用心经营下,先后获得了“中国田径协会A类认证赛事”“中国田径协会铜牌赛事”“中国田径协会银牌赛事”“自然生态特色赛事”“最美赛道”特色赛事等称号。今年“河马”以“绿美河源 与您有缘”为主题,充分发挥了河源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等优势,为选手呈现出一场高品质、高水平、有特色的马拉松盛宴。
跑一场马,识一座城。“河马”赛道的一江两岸景色,从河源客家文化公园到市区珠河桥的秀美城市中轴线景观,均让参赛的跑者赞不绝口。通过“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的融合发展,“河马”向来自各地的参赛选手展示了客家城市的魅力风采,让选手感受到大美河源的生态之美,彰显活力河源蓬勃发展的城市面貌。
特色农产品受追捧
当“河马”遇到河源美食,不仅是一场运动赛事,更是舌尖上的盛宴。15日—17日,市乡村振兴局组织42家消费帮扶优质农产品以及客家美食企业,在市体育馆、东源万达广场进行展销活动,赢得参赛选手好评不断。
活动现场,花生油、客家娘酒、米粉、西施柚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许多市民和完成赛事的选手在展位前排队品尝农产品。在绿雅湖河源米排粉展示区,展位前已排起了“长龙”,热气腾腾的米粉出锅后,大家快速品尝起来。现场还有市民和工作人员探讨米粉做法。“一直比较喜欢吃米粉,但是自己煮的没那么好吃,现场学习了做法,待会要买点回去,煮给小孩吃。”市民廖女士说。“河马”期间,绿雅湖河源米排粉在做促销活动,买一袋5斤的米排粉送两袋216克的同类产品。“我们希望通过‘河马’,将绿雅湖的品牌再次推广出去。”绿雅湖河源米排粉展区负责人许先生说。
“这次带了龙川县的特色小吃,想要借助‘河马’推介一下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川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带动消费帮扶,推动产业持续发展。”驻龙川县佗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黄卫泉说,此次展销活动有供港产品、圳品等多种深圳消费帮扶产品,其中,花生、姜糖、铁勺喇等零食类非常受消费者欢迎。
据悉,此次展销活动旨在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多措并举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促进我市农业产业提质升级,助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
吃喝玩乐享不停
作为“河马”的一环,为期3天的“文化旅游周”活动在市体育馆火爆进行。
活动现场,摊位前人头攒动,各种客家美食琳琅满目、非遗展品精美绝伦,呈现出我市悠久的客家文化和传统民俗。“这里提供的美食、展出的产品都很有河源特色,赋予马拉松更多的内涵。”参赛选手宋清山表示,该活动把当地特产以组合的形式向外界推介,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市文广旅体局工作人员介绍,“文化旅游周”活动,共分为文旅摊位展示和舞台演出两大板块。文旅摊位共有50个展位,以“早餐河源”“有礼河源”“六色河源”为主题,邀请各县区的特色早餐店、特色产品、文创产品、文旅企业、景区、酒店、旅行社、民宿等特色商家来展示河源特色魅力。在舞台演出方面,邀请河源特色乐队、歌手、舞蹈团等进行不间断演出,充分展现河源的文化魅力。参加“欢乐跑”的郑先生说,青春洋溢的舞蹈、活力四射的演唱,让外地参赛选手充分感受到了河源人的热情与好客。
作为“欢乐跑”的终点,东源万达广场同样热闹非凡。记者在现场看到,身着鲜艳红色服装的广场舞队“火热”开舞,以自己的方式为参赛选手助威加油。在展销区,河源本地的客家美食以及各式各样的农特产品为参赛选手和游客带来味蕾上的享受。“吃了米粉、肉丸等美食,感觉特别好吃,我还特地买了几样没见过的特色美食带回去。”来自辽宁的跑友刘心怡说道。
据了解,“河马”期间,东源县还组织了销售茶花鸡、梨膏糖、康禾贡茶、梅子坪蛋卷等产品的企业在东源万达广场进行产品展销,推介东源特色产品,进一步推介本地产品和文化。
“河源造”亮相“河马”
在此次“河马”中,农夫山泉、今麦郎、百家鲜等企业在主会场设置了推销展位,向市民、跑友推介本地优质产品。
活动现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腊肠、花生、方便面、茶饮料等各种“河源造”产品整齐地摆放在展位上,吸引了大批市民、跑友驻足围观。展位工作人员也借此机会,向广大市民、跑友宣传和展示本地优质产品,进一步扩大我市本地产品知名度,让更多的本地优质产品“走出去”。
“在主会场设置推销展位,主要是想让更多的市民、马拉松爱好者了解到河源的优质产品,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农夫山泉、今麦郎、百家鲜等知名企业在河源生产的产品好在哪里。”展位工作人员宋健庭说。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聚焦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不断壮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集群,引进了农夫山泉、华润怡宝、今麦郎、百家鲜等一批知名企业,让“河源味道”走出河源,走向千家万户。
■组稿:本报记者 曾競 王亚娇 廖司弦 陈星 朱惠思 苏勇军 周慧荷 梁昕 梁驱远 邹茹玉 朱晓颖
陈思芬 通讯员 贺发胜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 冯晓铭 肖斌 邹茹玉
■统筹:曾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