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驻进民心 帮出实效

驻田心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产业振兴为引擎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2023-10-13 10:05:08 来源:河源日报 雷宇烁

abb83639e05bc9941949c58fd6ad92ed_hyrbs1013003_001_01_s.jpg

■驻龙川县田心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察看“粤甜糯”玉米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雷宇烁 摄

■本报记者 雷宇烁

“看着村民们的生活有了新的变化,我们再忙碌也值得。”驻龙川县田心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队员谢春神的一句话,道出了工作队的日常。“今年的百香果产量不错,销路也不愁。从生产到销售,都离不开工作队的帮助。”对百香果种植户巫女士来说,挂满枝头的果实,“钱袋子”里增加的数字,就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每到周一,谢春神都会同其他工作队队员们一道驱车前往田心镇。路上的1小时40多分也是工作队队员们思考和探讨的时间。如何跨越空间距离,擦亮田心镇特色名片,助推乡村振兴?如何激活田心镇内外资源,以创新推动特色产业振兴?这些都是大家不停讨论的话题。对此,工作队形成了思路:要在发展本地特色产业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乡村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全力推动农民增收。

强化科技赋能

田野点绿成金

强农兴农,科技先行。走进位于霍山脚下的龙川县田心镇“航天水稻”种植示范点,绿油油的禾苗随风摇曳,600多亩稻苗长势喜人。为确保“航天水稻”丰产增收,农技人员在田间地头查看晚稻孕穗分化情况,引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做好施肥、除草、防病治虫等工作。

“航天水稻”是利用航天诱变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育成的多基因优良品系,具有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米质优良等特点。今年上半年,田心镇“航天水稻”早稻实现亩产1100斤,比普通水稻增收300元至500元。

科技服务“沉下去”,特色产业“优起来”。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工作队加强与市科技局的工作对接,用好科技特派员工作平台,邀请科技特派员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户开展种植工作。除了引进航天水稻,工作队还积极推动红松茸菌、粤甜糯玉米等现代科技农业产品落户田心镇,为当地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优良的品种给农业发展插上了“翅膀”。此前,工作队引进了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粤白甜糯168号”,该品种具有糯性好、甜度高、品质优等特点。上半年,田心镇种植100多亩玉米,亩产可达1200斤左右。“粤白甜糯168号”玉米种植成功,农户增加了收入,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更足。

同时,工作队引进“航天花生”项目到田心镇先行试种,计划结合田心镇当地鱼生文化,根据“航天花生”实际产量、品质等情况,探索“航天花生油+鱼生”的新模式,进一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擦亮特色名片

带动村民增收

有了好产品,如何宣传?如何拓展销路?作为市委宣传部派驻田心镇的工作队队长,谢春神发挥组团单位优势,积极协同工作队队员,协调各方大力宣传田心,讲好田心乡村振兴故事。今年上半年,田心镇的“航天水稻”、红松茸菌、“粤甜糯”玉米等现代科技农业产品在学习强国平台以及省、市、县等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均有报道,有效地提高了田心镇农产品的知名度,擦亮了田心镇特色名片。

今年以来,龙川县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通过全面摸清村集体经济“家底”,龙川县按照资源相近、定位相同的原则进行连片整合,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新模式。在“强村公司”从试点到推广,再到全县全覆盖的过程中,田心镇乘势而上,以“科研机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乡村特色品牌。

“以‘航天水稻’为例,我们通过镇里的‘强村公司’,与广州科博有限公司及河源万绿智慧公司合作,并签订购销协议,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从而达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的,推动田心镇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谢春神表示。

接下来,工作队将积极加强与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河源广播电视台三家帮扶单位的协调联动,建立结对帮扶双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定期互访制度,并积极发挥“万企兴万村”行动和科研力量、金融助理以及本地外出乡贤等资源的作用,统筹整合“万企兴万村”、农村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等力量,开展“回报家乡”专项行动,参与乡村建设,促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上一篇:从源头防范化解火灾风险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