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网络暴力涉嫌违法

2023-09-07 10:59:03 来源:

语言可能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三人成虎,键盘侠在网络上的随意编排给受害人带来的却是诸多困扰,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网络从来不是法外之地,实施“网络暴力”可能涉嫌犯罪。为此,今天我们请到了广东达伦(河源)律师事务所李彦红律师讲解相关法律知识。

记者:实施网络暴力,需要承担什么后果?

李律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实施网络暴力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罚款拘留、判处“侮辱罪”或“诽谤罪”等法律后果。

记者:如何看待“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件?

李律师:谷女士取快递时被郎某某偷拍,并且郎某某与其朋友何某某分饰两角,捏造了一段“富婆”与快递员的露骨对话发送至微信群。随着该谣言在网络上的不断发酵,谷女士被不明真相的网友辱骂,遭公司劝退,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状态等等。后来该案件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指导下,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建议警方对郎某某、何某某涉嫌诽谤立案侦查,该案由自诉转为公诉。最终,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以诽谤罪判处被告人郎某某、何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从该案例我们应当知道夸奖的话可以脱口而出,诋毁的话则需要三思而后行,被造谣伤害的后果不该由受害者去承担。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实施“网络暴力”可涉嫌犯罪,从来就不存在“法不责众”“网络匿名保护外衣”,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记者: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李律师:第一,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关于惩治网暴行为的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如积极推动“自诉转公诉”,进一步明确对侮辱、诽谤罪提起公诉的标准。第二,网络平台需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严防网暴信息传播扩散。第三,受害人可对自己的社交平台进行评论筛选,及时截屏固定证据等,将遭遇的网络暴力行为举报反映给网信部门或者网管部门,还可以依法走司法程序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去公安机关报案等。(黄欣)

    上一篇:东源首家“反诈超市”上线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