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院刑二庭法官助理陈紫芳:“小助理”有“大能量”
■本报记者 刘烨华 通讯员 徐晓曦
陈紫芳是市中院刑二庭法官助理,这个有7年党龄的年轻人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与各色刑事被告人打起“交道”来却成熟老到,参与提审、阅卷等工作时,她总能严谨细致地抽丝剥茧,协助法官查清案件事实,认真做好每个环节工作。进入市中院工作5年来,她一直在刑事审判法官助理岗位上默默耕耘,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员身份,高标准要求自己,协助法官办理各类刑事案件,撰写的司法建议被评为“全省法院十佳司法建议”,2020年、2021年年度考核获评优秀,获“个人嘉奖”1次,获市中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次,今年七一前夕,获评河源法院“十佳干警”暨2023年河源法院“最美法官助理”。
辅助办案“小助理”
“我是一名小助理,但协助办案过程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分都不能少。”陈紫芳喜欢称自己为“小助理”,却有着很强的工作主动性。多年来,从“阅读卷宗”到“审查卷宗”,从“校对错别字”到“研究犯罪构成”,无论是细枝末节还是事关重大的案件事实和程序,她都一丝不苟,为案件的公正和效率认真履职尽责。
作为一名法官助理,必须与法官同频共振、同甘共苦。她协助法官办理的被告人张某等24人涉黑犯罪上诉一案,卷宗册数346册、上诉理由101个,案情复杂,社会关注度高,工作量巨大,陈紫芳和法官一样感到“压力山大”,每天与法官一起游走在“卷山卷海”中。为了准确核查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案件审理的两个月里,“白加黑”“五加二”一直未间断,他们倾注的心血,最终化成了147页、85119字的二审终审裁判文书。
扫黑除恶“联络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很自豪能在扫黑除恶工作中尽一份力,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也是我得到锻炼、迅速成长的几年。”2018年至2020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陈紫芳担任市中院联络员,3年里,她始终保持认真细致、快速高效的工作态度,撰写综合材料近百份,字数近20万字,报送的数据报表超过1000份。
2019年,在协助办案过程中,陈紫芳警觉地发现黑恶势力有向青少年渗透的苗头,她向法官报告了这个情况,并提出向教育部门和学校发出司法建议,得到了院、庭领导的支持。于是,在法官的指导下,陈紫芳起草了《关于建立健全青少年健康成长校园守护机制的司法建议》。因社会效果好,该司法建议获评“全省法院十佳司法建议”。司法建议作用初显,陈紫芳积极利用这一“武器”,在领导的支持和法官的指导下,共起草了面向各行业的司法建议52篇,全部得到整改反馈。
普法播种“陈老师”
涉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陈紫芳关注的问题,在协助办理案件过程中,她发现2021年底以来,未成年人被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快速增长,案件成因多与原生家庭问题、校园教育不够到位等有关。陈紫芳有了一个想法:去这些学校开展普法宣传,在同学们心里播撒法治的种子。
她的想法得到了领导的支持。说干就干,陈紫芳把近期辅助办理的5件涉未成年人案件所涉地区的29所学校初步梳理出来,并主动与教育部门联系。在陈紫芳的牵头努力下,市中院刑庭与东源县法院、源城区法院合作,对8所学校开展首轮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中,陈紫芳以“陈老师”的身份走进课堂,给同学们讲授《拒绝校园暴力,预防校园欺凌》。她选取5个案例,别出心裁地从被害人和被告人角度出发,启发同学们作双向思考,既分析被告人的错误之处,又分析被害人的疏忽之处,让同学们辨明是非,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陈紫芳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传递司法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