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推动乡村颜值气质双提升
■东源县“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 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本报记者 王亚娇
通讯员 陈机良
道路更宽敞了、河道更干净了、环境更宜居了、生活更舒心了……走进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所见之处,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全域焕发新气象,有颜值、更有品质。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是最亮的底色。下屯村是我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按照“四项整治”“三项提升”“三项机制”的“四三三”工作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市上下党员干部、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汗水搏成效,不断掀起人居环境整治新高潮,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找差距补短板
常态长效整治人居环境
落实市领导联镇包片抓落实工作机制,市领导定期深入所联系的乡镇,梳理问题清单,检查工作落实,协调解决问题;印发《河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任务目标、重点措施、要素保障及责任分工;定期召开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通报各地暗访发现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督促落实整改,有效传导压力……我市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坚持高位推进,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一盘棋”、一体化推进的工作格局。
目前,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54.42%,创建美丽宜居村807个、特色精品村57个。镇村长效管护和市、县监督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市农村基本实现“干净整洁”向“宜居宜业”转变,村庄时时保持干净整洁。
环境整治为大家,家美村美靠大家。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各县区还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探索多元化资金保障形式。如龙川县投入2300万元,按“收多补多、收少补少、不收不补”原则,对实施农村生活垃圾费用农户缴费的乡镇进行分档次、差异化奖补,有效提升镇村工作积极性。以“清洁乡村·绿美河源”为主题,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部分镇村还结合积分制、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组织村民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提高群众卫生文明意识,真正由表及里、立体推进乡村文明。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贵在坚持、功在长效,为保证长期美、时时美,我市不断探索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长效机制,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如因地制宜开展文明家庭评比、美丽庭院创建、积分兑换等活动,引导全民参与,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出亮点提品质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是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一大亮点工程。近年来,全市围绕“一区四带”总体布局,梯次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乡村风貌带或精品带,形成串珠成线,带带相连的美丽乡村“脉络”。其中,市乡村振兴局牵头编制“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相关县区以此为蓝本,规划建设各自区域东江沿岸的乡村振兴示范带,连片连线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实现规划的有序衔接。
目前,全市共规划1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各挂钩联系1条,按照“一带一主题”思路,因地制宜建设具有鲜明客家人文风情、地方特色突出的示范带。其中,源城区“蔬香田园”、东源县“诗画田园”、连平县“十里花灯”、紫金县“古韵茶香”等示范带建设成效初显,连平县“十里花灯·红色乡村”示范带获评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源城区“蔬香田园”、连平县“万顷桃园”两条示范带还在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等栏目精彩亮相。
整治不停歇,颜值再提升。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不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全面推动110条美丽乡村风貌带、美丽乡村精品带、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辐射带动区域内乡村全面振兴,力争2023年各县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初见成效,全面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链接:
《河源市开展“清洁乡村·绿美河源”百日行动实施方案》解读
主要任务。清洁行动主要聚焦“六清三绿一改”等重点工作。“六清”,一是清理积存垃圾和日产日清生活垃圾;二是清理乡村河塘沟渠、排水沟漂浮物、障碍物和有色垃圾;三是清理废弃破旧泥砖房和乱搭乱建,开展“三线”整治;四是清理乡村公共区域、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五是清理“牛皮癣”、破旧横幅广告。六是清洁公厕,健全管护机制。“三绿”,一是绿化村庄;二是绿化庭院;三是绿化宅四旁。“一改”,改变农民群众不良卫生习惯。
实施步骤。清洁行动为期100天,分三个步骤实施。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动员部署阶段,印发市级方案,各县(区)制定本辖区行动方案,设立每月乡村清洁日,市县镇村同步举行启动仪式。8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全面实施阶段,全面开展乡村清洁和植绿护绿行动,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突出短板,建立乡村清洁和植绿护绿长效机制,确保乡村常清长净。10中旬至10月底为总结提升阶段,对照净化绿化美化行动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认真梳理总结、查找不足,及时发现整改存在问题,巩固提升行动成果。
组织保障。《方案》要求市、县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强化沟通,形成工作合力;注重发现乡村净化绿化美化行动中好经验好做法,加强正面宣传,强化典型示范;把百日行动纳入市领导联镇包片工作督导、乡村振兴日常监督事项、建立督导机制等三方面内容,保障行动扎实推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