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市游泳协会默默守护新丰江大坝下野泳者

3年成功救起70余人

2023-08-17 09:35:37 来源:河源日报

■本报记者 苏勇军

轻风轻拂,碧水荡漾。新丰江大坝下,形成一大片开阔的水域,是河源众多野泳者最喜欢的场所。同时,这里水情复杂、水温极低,十分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3年来,河源市游泳协会在这里建立防溺水志愿服务岗,每天组织志愿者劝导市民不要轻易下水游泳,同时对发生意外的野泳者及时救助,3年来成功救起70多人。

志愿者天天巡护劝导救人

“谨防溺水,请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不能让孩子单独下水游泳。”每天,在新丰江大坝下,市游泳协会防溺水志愿者的大喇叭准时扯开“大嗓门”开喊。

市游泳协会会长徐立雄说,多年来,协会会员在此游泳健身时,经常会遇到溺水者。一旦发现险情,都会奋不顾身热心救助。但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救生机制,缺少专业设施等,一些溺水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悲剧仍无法避免。

徐立雄说,如何让市游泳协会更有生命力?如何使个人健身与救助他人两不误?如何减少溺水悲剧的发生?这些成为市游泳协会广大会员思考的问题。

3年前,市游泳协会在有关部门推动下,成立了防溺水志愿服务队,从会员中挑选50多名游泳技术好、具有一定救援能力的会员参加,组织志愿者每天轮流在大坝下值勤,随时做好救援准备。

为进一步做好救援工作,市游泳协会还在河岸两边备有数根10米长的救生杆,在河中固定了多个救生圈。另外,还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对河边进行修整,为前来游泳的市民提供安全保护。

为群众撑起一把“保护伞”

昨日上午10时,一名家长手拿一面锦旗,带着孩子找到正在大坝下值勤的志愿者李伟强等人,感谢他们在8月12日下午4时成功救助了孩子的生命。“感谢你们给予我们孩子第二次生命”。这位家长拉着李伟强等志愿者的手,一直很激动。

据介绍,当天,她的孩子跟着家里的老人来这里游泳,由于空腹下水,而且没有系救生圈,下水一会儿就不舒服,被李伟强等志愿者发现后,及时把孩子劝导上岸。孩子上岸后出现抽搐、呕吐等现象。随后,本身是医生的李伟强指导队员对孩子进行急救,几分钟后,孩子恢复过来,才随着家人回家。

说起在大坝救人的事迹,市游泳协会防溺水志愿服务队广大队员都会向他们嘴里的“基哥”竖起大拇指。这位“基哥”就是志愿者罗林基。由于他在岸边开了一家小店,他每天都坚持在河边巡护,救援能力超强的他被大家称为新丰江大坝下的“守护神” 。

2020年9月13日上午10时左右,一名怀胎约四五个月的孕妇带着小孩在大坝边玩水,小孩不小心一脚打滑掉入了新丰江。孕妇救人心切手忙脚乱,正想伸手去拉小孩时,也不慎掉入江中,两人在水中不断拍打水面、逐渐下沉。

“救命呀!有人落水啦!”岸边一个游泳的小伙伴发现情况后,惊恐地叫喊起来。说时迟,那时快,正在岸边打扫卫生的罗林基闻声飞奔而来,顺手抄起一个救生圈,迅速跑到离落水点约3米处,潜入水底进行打捞。在岸边群众的帮助下,把孕妇和小孩救出了水面。事后,孕妇的老公登门向罗林基致谢:“若不是您,我家就塌了,您真是我家的救命恩人!”

3年来,这样的救助场面,经常在河边发生。罗林基参与救助达50多次,先后救起50多人,市游泳协会防溺水志愿服务队则先后救起70多人。

如今在江边,每天都能看到志愿者手拿大喇叭在宣传劝导,或在江上划着桨板来回查看群众游泳情况,或教人如何使用救生圈、做好个人安全防护等。总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救助了那么多人,市游泳协会防溺水志愿服务队广大队员却低调谦虚。“危难之时出手相救,这是我们游泳协会的社会义务和应有责任。只要有人有生命危险,任何一个会游泳的人都不会袖手旁观。”

“社会的正能量要靠一点一滴地积累。”徐立雄说。市游泳协会将继续守护新丰江大坝下的水域,为群众撑起一把“保护伞”。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