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
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彰显城市温度
■志愿者为市民提供暖心服务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苏勇军
“河源小伙只因路边多看了一眼,便寻回走失老人”“司机疲劳驾驶致车辆失控翻车,河源3名高速公路工作人员仅用32秒完成救援……”一幕幕凡人善举接连在河源上演,让更多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厚培好人沃土,来自各行各业的好人不断涌现,他们身体力行诠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美好品格,让崇德向善成为城市的文明底色。
街头“暖流”不时涌现
城市劲吹文明风
11日下午,河源小伙黄少烈在市区永康大道与越王大道交会处的绿化带旁看到一名老人独坐一旁,便多看了一眼。当晚8时多,黄少烈正用手机刷着朋友圈,其中一则寻人启事吸引了他的注意:“张锦标,男,63岁,有点耳聋,家住梅州市兴宁市福兴街道办事处向阳村新张屋,出走时身穿黑色外套、黑色裤子,脚穿白色球鞋,现家人四处寻找未果,万分焦急……”。
“这有点像我下午在路边看到的老人。”黄少烈看着寻人启事相片里的人自言自语。随即,他骑车折返永康大道与越王大道交会处,老人还在那里,服装、人都跟寻人启事对上了,但两人的语言沟通不畅。于是,黄少烈拨打寻人启事里的联系电话并报警。接警后,市公安局源城分局东埔派出所民警到达现场,并与寻人启事里留的电话取得联系。经过沟通,该老人就是走失的张锦标,此时距他走失已过去了3天3夜。
近年来,市区一些老人、小孩走失后,当家属发出寻人启事后,我市一些志愿服务组织在核实相关信息后,会组织广大志愿者集体转发,同时还组织相关的志愿者前往寻找,帮助家属尽快找到走失的家人。
冲刺、封道、救人、报警……12日早上,一辆小轿车在广东交通集团所属惠河高速公路埔前出口发生翻车事故。事故发生后,3名高速公路工作人员仅用32秒钟就完成救援,保障了该车主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在我市交通事故及溺水事故等突发现场,志愿者、爱心市民临危不惧、全力救援。他们是这座城市的“平民英雄”。
升华“好人精神”
让河源更有温度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满城春风。从河源好人到河源市道德模范,全市上下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蔚然成风。据悉,2012年以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通过广泛开展河源好人、河源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不断拓展道德实践渠道,使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日益浓厚,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
自2012年开展推荐评选“河源好人”活动以来,我市共评选出343名河源好人、98名河源市道德模范;67人获评广东好人,10人获评中国好人,4人获广东省道德模范或提名奖,1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近年来,在市文明办的支持下,我市多名河源好人自发成立了河源好人联合会。每年,河源好人联合会动员和组织广大河源市道德模范、河源好人积极参加各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每年组织各项活动达200多场次。
如今,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我市城市文明体现得越来越广泛,在不同时段、不同地段,都可以捕捉到这样的城市文明“微画面”:街头扶老助幼的民警、自觉礼让斑马线的行人、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新时代好少年、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志愿者……一批又一批身边好人,为河源这座城市树立起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道德标杆。
凡人的善举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奋进的磅礴力量。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河源好人是助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力量,是党员群众干事创业、主动作为的身边榜样。我市将持续擦亮河源好人品牌,增强全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