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双百”社工助力乡村振兴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2023-04-14 10:13:32 来源:河源日报

8262865de06aad04f44228b5cff3afa4_0414005_004_01_s.jpg

■“双百”社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受访者供图

走村入户、宣传党的政策、开展陪伴式帮扶……自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以来,我市督导人员、社工站社工便奔跑在基层一线,用脚丈量村(社区),用心绘出群众急难事“问题地图”,全面客观把握服务需求,有效落实惠民政策,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全面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入户走访 精准施策

12日中午,连平县忠信镇社工站柘陂服务点社工吴小平刚结束了上午的入户走访工作,对申请临时救助的群众进行上门了解核查申请情况。

社工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掌握困难群众的情况,对困难群众进行分类跟进,在落实应保尽保的同时,收集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采取多种方式对接社会公益资源,为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之忧。群众张姐(化名)是社工吴小平的服务对象之一,据了解,张姐的丈夫因病去世,家中还有3个小孩需要抚养,且父母年迈并患有高血压,需要常年吃药,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她将生活的重担挑在自己肩上,日常的开销、小孩的学费、老人的赡养成了她每天要解决的难题。

吴小平在得知该情况后,迅速入户了解其家庭情况,协助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了解相关部门的政策,并将了解到的就医补助政策向张姐解说,协助其父母确认医疗补贴落实到位,为其衔接相关资源,帮助张姐解决实际难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社区需求为本,关爱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通过入户探访和张姐聊天,逐渐建立起信任关系,帮助解决她的急难诉求,让张姐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吴小平说,为了让服务更加精准有效,社工们通过日常走访入户、“用脚画地图”等方式,对民政服务对象和困难群体进行精准定位、全面了解情况,绘制出了民政服务对象分布图,用不同颜色、图形标示出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通过民政对象分布图,社工能直观看到所负责片区的服务对象,不仅便于后续入户走访的路线安排,也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同时,向服务对象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助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精准回应群众服务需求。

多方协调 联动合作

为打造民政领域志愿服务品牌,更好发挥“双百”社工的专业性,我市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创新模式,较好地发挥了社工在完善社会服务、推进社区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依托社工宣传周、宣传月,组织发动各社区、乡镇(街道)和社工服务机构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群体、不同受众,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慰问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以及乡土文化教育等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同时,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加强与乡镇(街道)、村(社区)、各单位部门协调联动,不断提升居民群众对社会工作的知晓度。

目前,我市已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101个、服务点336个,在岗社工1560名,在全省排名前列。同时,督导人员、社工积极发挥社会工作贴近群众的优势提供专业服务,累计服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众38.74万人次。随着“双百工程”的深入推进,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正不断提升。

接下来,市民政局将持续提升社工站服务能力,将“双百”社工打造成为基层兜底民生服务的中坚力量,把社会工作专业力量用在“刀刃”上,加强“行动研究”探索“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的服务模式,让“双百”社工在乡村振兴领域中展现更多作为、发挥更大作用。(本报记者 周慧荷)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