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深河人民医院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在江东新区东环路与迎宾路交叉口,一座崭新的地标建筑拔地而起——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深河人民医院(下称市深河人民医院)。该院2021年底正式开业运营,是我市重大民生工程,发展目标为建成集医、教、研、预防、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研究型医院。目前,该院运营情况良好,正以创“三甲”为新起点,以“十四五”规划为抓手,全员团结奋斗、务实笃行,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推进专科、科研建设
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学科是医院发展的基石。该院坚持开门问策,组织多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培训会,依托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聚焦“急危重、疑难罕”疾病问题,持续加强专科建设,完善医学科研创新体系。
专科建设方面,开业以来,该院以创新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指引,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全面推进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肾病科、骨科等专科建设,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积极打造省级、市级重点专科。其中,肾病科于2022年被评定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今年将重点推进核医学科、肿瘤科专科建设,力争在2025年前完成4个省级、1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目标。
科研建设方面,该院更是多点开花,取得了较大突破。2022年,成功获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是我市首家获得国家自然项目资助的单位;获批广东省博士工作站(8名博士后)、省市共建脊柱脊髓功能重建工程技术与材料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河源市学科类重点实验室——河源市脊柱脊髓损失与免疫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河源市科技创新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
全力提高接诊能力
医护助力救治“加速跑”
市深河人民医院不断优化诊疗措施,全力提高接诊能力,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目前该院各临床科室已全面开设,其中门诊科室31个,住院部科室21个,医技科室11个。同时,该院积极推广医疗服务创新模式,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等,接诊能力持续上升。
据统计,新冠肺炎疫情就诊高峰期期间,该院发热门诊单日最高接诊量达229人次(不含黄码检测),为平时的10倍左右;急诊接诊量最高达137人次,入抢救室单日最高达14人次。“面对突如其来的医疗压力,我们始终坚持‘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做到这八个字,真不容易。”该院副院长孟宇说,从医护到设备、从患者数到床位数,都超负荷工作、满负荷运作。去年12月新冠防控措施优化后,该院第一时间建立应急状态下全院统筹支持机制,由院长、分管副院长指挥调度,形成“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配置”的“四统一”举措,实现全力救治“加速跑”,得到了河源市民的广泛赞誉。
此外,该院在惠民便民方面也用足心思,如优化就诊指引,提供多种预约方式,全面实现分时间段预约挂号,实现电子健康卡“一卡通”;设置便民服务点,提供各类专人指引就诊服务,各诊区安装“一站式”服务自助机,提供“一站式”自助服务;采用ISBAR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针对不同医嘱类型,对处理时间作出明确要求,如ST医嘱须在30分钟内执行,临时医嘱须在2小时内执行。据调查,98.1%患者认为医院指示路标明确,95.9%患者认为挂号便捷。
一年多来,市深河人民医院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都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正在全力创建“三甲”医院。站在新起点上,该院全体员工将进一步弘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解放思想中闯出新路子,在真抓实干中展现新作为,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优质健康的服务,助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
(黄欣 温志锋 卢育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