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绣缎镇金溪村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
“小组织”理出乡风“大文明”
■ 本报记者 肖斌
近日,记者走进连平县绣缎镇金溪村,看到村出入口、主干道、宣传栏、围墙上张贴了“村规民约”以及公益广告,一面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成为了传播讲文明、树新风的窗口和阵地。
“这几年,村民办红白事比排场的少了,大家都一门心思发展产业,村里的环境和村民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得益于红白理事会发挥的作用。”谈起红白理事会给村民带来的生活改变,金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权生这样说。
“早些年,村民攀比操办婚丧嫁娶等红白事,一些人为了所谓的‘脸面’,不惜举债办酒席,规模越来越大。”村民曾海说,遇到一些重要的人生节点,乡村都少不了一些必要的仪式,然而形式繁琐、铺张浪费,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久治难愈的顽疾。
“不能让这股铺张浪费和攀比之风蔓延。” 说起人情新风,曾权生颇有感触。村“两委”经过多次征求意见、调查研究,红白理事会应运而生,并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红白事怎么办,都有了标准,探索出了文明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新路子。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召开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组织红白理事会成员进村入户发放倡议书,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现在大家的观念都有了明显变化,会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为,共同营造良好家风、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曾权生说。
“金溪村的12个村小组都有理事会。现在村里红白事从简,喝酒赌博现象减少,人人孝老敬老,村民们在自治管理的‘软’约束中尝到了甜头,遵守村规民约的自觉性增强了,乡风治理持续向好,村民勤劳致富的干劲更足了。”金溪村三忠村小组红白理事会会长曾志福告诉记者,红白理事会以“小组织”理出了乡风“大文明”,为乡风文明建设增添了底色。
如今,金溪村村民不再互相攀比婚丧嫁娶的排场,而是比起谁家评上文明户,哪家出了好媳妇、好公婆、好子女,形成了“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崇德向善为美”的乡村文明新气象。通过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金溪村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市文明村、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