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河源市红丝带社会服务中心深入基层送温暖

让“志愿之花”向阳而开

2023-01-03 09:38:33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红丝带”志愿者为东源县义合镇上屯村留守老人送温暖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曾敏

“布洛芬要过6小时以上才能吃第二粒,退烧了就不要吃了。”近日,河源市红丝带社会服务中心(下称“红丝带”)志愿者李宝怡把事先分好的退烧药、感冒药送到源城区东埔街道居民李小姐手中,并耐心讲解了用药注意事项。在返回途中,李宝怡等志愿者又陆续接到一些类似的微信求助。他们先后为源城区源西街道、东源县仙塘镇的患者送药,直至当天傍晚,志愿者们仍在往返行程的途中,这场以爱为名的“药品配送”还在持续接力中。

党的二十大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红丝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接地气、暖人心的方式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言行引导更多人加入志愿队伍,助推我市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增强凝聚力 为群众送温暖

“红丝带”成立于2014年,由原来的几十名志愿者发展成为291人的志愿队伍。在开展“情系山村”活动过程中,许多中职学生成了志愿者。

“我们在举办志愿活动的时候,不少爱心人士主动询问能否加入志愿组织。”“红丝带”创办人之一、党支部书记李正红介绍说,有的爱心人士可能只是一时兴起,如何把大家的心凝聚到一起,让他们长期参加志愿活动,为群众解决烦心事,为他们送去温暖,这是党支部要关注的重点。

“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近日开展的近两小时的互动宣讲中,李正红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道理与故事相结合,切实提升理论宣讲的针对性、有效性。李正红表示,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到志愿者队伍每名党员和其他队员中去,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送温暖、为社会献爱心。

提高服务力 更好帮助他人

前段时间,“红丝带”队员彭露参加了河源市志愿服务线上线下展示交流活动。“我听取了很多志愿者的经验分享,知识面和接触面都扩大了很多。”彭露说。

彭露坚持志愿服务10多年,如何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帮人之所需是她时常思考的问题。为此,彭露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通过考试获得社工证,并动员队员李锦利、阮美香等人一起报考,提升专业能力。“懂得越多才能更好帮助别人。‘社工+志愿者’的联动模式,是实现公共管理及社会服务化的新方式。”彭露说。

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要想不断提升志愿服务质量,需要坚持把人民群众幸福作为志愿服务评判的标准。”李正红说。

如何才能提升志愿服务质量?“红丝带”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不仅吸纳志愿者,还对志愿者进行活动前培训。培训主要包括志愿者角色、注意事项、着装、谈吐、举止等内容,同时通过座谈会、团建等形式交流感情、解答困惑。

近年来,“红丝带”培训志愿者200多人,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传递新时代志愿者服务精神。李正红表示,今后还将继续加强对社工的培训,充分发挥“社工+志愿者”模式的作用,提高专业服务能力。

提升影响力

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

队员李宝怡的家乡位于东源县义合镇上屯村,在市区长大的她很少回老家。“要不是参加‘五社联动聚合力,关爱服务进乡村’活动,我不知道家乡还有这么多独居老人需要关爱。”

去年12月9日,上屯村五保户老人李某的家里,四五名志愿者正在清洗厨具、整理床铺、打扫屋内卫生。经过志愿者们的整理,屋子变得干净整洁。“平时一个人住,不太注意卫生,谢谢志愿者帮我搞卫生,还陪我聊天。”李某说。

“温暖会感染人!看到服务对象的脸上重新绽放笑容,让我找到了价值感和归属感。”李宝怡说。

如何让更多人加入“红丝带”?近日,关注“红丝带”的微信公众号,便会弹出招募志愿者的信息。“我们通过以老带新、i志愿发布活动以及把握重要时间节点的形式吸纳志愿者,期望不断扩大志愿队伍,更好为民服务。”李正好表示,为扩大“红丝带”的影响力,其志愿项目由最初的“情系山村”“创文”“创卫”,发展到现在的“五社联动”“自愿献血”等项目。下一步,将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推进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推动“红丝带”志愿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

记者手记

凝聚“社工+志愿者”合力

持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情有所归,方能心有所系,身有所往”这句话,用来阐释志愿者们投身志愿服务的行为再合适不过。

走进河源市红丝带社会服务中心,社工正在讲解志愿服务的基础知识、常用技巧以及达成目标等。的确,志愿服务不是一次性的工作,真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是志愿服务的最终目标。近年来,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河源市红丝带社会服务中心探索志愿服务新路径,凝聚“社工+志愿者”合力,以期达到“1+1﹥2”的效果。

“红丝带”借用社工的专业知识,致力挖掘志愿者的潜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我市志愿服务事业贡献力量。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市的志愿服务会迎来新发展。(曾敏)

百姓寄语

河源市红丝带社会服务中心队员彭露:回首过去,自己参与过很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了解了不同层面的生活百态。未来,希望志愿服务组织能给有意向了解志愿、投身志愿的人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平台,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志愿者、关爱志愿者的浓厚氛围,引导激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市民邝文文:之前在全民健身广场曾看到“红丝带”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不顾凛冽寒风,坚持为民服务,这种精神值得敬佩。以后有时间,我也会去做志愿者,为群众送温暖。(曾敏)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