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办好每个案件 传递司法温情

——记连平县人民法院忠信人民法庭副庭长谢瑞丹

2022-12-26 08:46:47 来源:河源日报

p1_s[1].jpg

■谢瑞丹(左一)在忠信镇司前村开展普法讲座。 孙红 摄 

■本报记者 曾敏

穿过一条狭窄的乡间小道,拐进泥泞的田间菜园,谢瑞丹深一脚浅一脚,小心避开泛着水光的坑洼路面,耳旁不时响起群众呼声。纵使这样的乡间小道让谢瑞丹的鞋子沾了不少黄泥,但是她仍然数不清,这样的路走过多少次。

谢瑞丹,连平县人民法院忠信人民法庭副庭长。进入法院工作近10年,她坚持把非诉讼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在和老百姓一起话家长里短中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将司法公信力扎根基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谢瑞丹表示,在新征程上,她将在“基层末梢”上坚守初心,办好每个案件,传递司法温情,做一名有“温度”的法官,让法槌的每一次起落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特殊的灭“火”消防员

“你看看这路,越来越窄,这样下去,连小汽车都过不了了!”

“警车都能过,怎么过不了,你这不是蛮不讲理吗?”

去年5月,在忠信镇大坪村,吴女士家门口又传来了熟悉的争执声。村“两委”和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数次调解无果,她已经是司法所的“老熟人”了。

之前,吴女士怒气冲冲地拿着10多页的起诉状到法庭立案窗口,请求法官为她讨个公道。谢瑞丹仔细审阅诉状,不错过任何细节。原来,吴女士和林某是相隔几户的邻里,林某的土地在她家门前道路的边上,这些年来,吴女士觉得林某霸占道路土地作为私用,所以路越来越窄。

当天上午9时,谢瑞丹带着书记员到吴女士家附近勘察,试图再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可是,两人一碰面,依旧争得面红耳赤。 “两人动不动就谈崩,天天跟打仗似的。”那时的场景,谢瑞丹记得非常清楚。

作为基层法官,调解必须有更多的耐心。当面调解行不通,只能各方突破。谢瑞丹将调解协商的地方选在吴女士家,“在老百姓熟悉的环境,更容易解决问题”。从拉家常入手,谢瑞丹逐渐了解事情原委。

“你是第一个愿意听我说这么多话的人。”从抱怨另一方蛮不讲理到倾诉自己的诸多无奈,滔滔不绝5小时之后,当事人冷静了许多。“谢法官,其实我就是心里有股气,现在气消了,我不起诉了。”吴女士说。

“矛盾纠纷在还没激化的时候,最好化解。”谢瑞丹说,法官就像“消防员”,要在纠纷还是“小火苗”之时把它扑灭。

“基层法庭每天都要面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谢瑞丹的‘灭火法’启示了我,耐心细致也是办案的关键。”忠信人民法庭书记员林彦鑫说。

“她不用为养老本钱担心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必须要有一颗敬业之心、公正之心、为民之心。”这是谢瑞丹从事司法工作的深刻体会。

去年10月,60多岁的刘女士拿着厚厚的对账单和欠条来到法庭立案窗口。刘女士来回踱着步,情绪激动地说:“法官,水泥生意是我一辈子的心血,如果货款要不回来了,我该怎么养老啊?”

谢瑞丹审查账单和欠条后,发现被告多达12人,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如果全部起诉,不仅要请律师写诉状,还会产生一笔不小的诉讼费,这无疑加重了原告的负担。考虑到这一点,谢瑞丹耐心细致地向原告解说诉前调解的优势和特点,征得原告同意后,开始了调解工作。

窗外的暮色暗了很久,庭长办公室却依然光亮。“谢法官,我都说我没钱了,这么晚别人都下班了,您也早早歇吧,就别费劲了。”电话里传出其中一个当事人不耐烦的声音。

谢瑞丹已经记不清被当事人拒绝了多少次,连续受挫后,她的信心也曾一度动摇。但通过不断复盘,她转变策略,愿意来法庭调解的当事人越来越多。

为避免原告、被告再次产生或扩大矛盾,谢瑞丹反复协商调解方案,引导他们换位思考——“这事如果要是落到你们身上,你们会怎样?做生意要讲诚信,不能连老人的养老钱都占啊。”从做人做事说到契约精神,从相互谅解到服务大局,双方终于表示理解。

“我认为谢瑞丹是一个很有韧性的人,外表柔弱,内心坚强。”调解员何志青认为谢瑞丹有股不服输的韧性。凭着这份韧性,团队最终成功诉前调解8宗、立案4件,案件货款金额从5000元到20万元不等。

这时,刘女士眉开眼笑了:“谢法官,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一直坚持,我想也不会有这么好的结果。”

长达几个月的努力有了结果,谢瑞丹不禁感慨,也许她不能解决所有的争议和难题,但是作为一名党员法官,她时刻牢记入党誓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力帮助各方达成合法权益的平衡。

“当事人的事无小事”

“当事人的事,不论大小,都是法官心目中的头等大事。”谢瑞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维护公平正义、捍卫法律尊严,诠释司法为民的情怀。

今年9月,一起赡养老人纠纷案深深地牵动着谢瑞丹的心。吴某的孙子向法庭提出了一份赡养诉讼请求,看完起诉书后,她决定到原告吴某家了解情况。

第二天,当她和同事踏进老人居住的简易房屋时,看到枯瘦的老人正用拐棍拄着颤巍巍的身体,收拾着稍显凌乱的屋子。见法官来到家中,吴某双眼通红地述说道:“我已经96岁,老伴去世后独自生活,而我的儿女们却因山林款分配不均,不尽赡养义务。”望着老人期盼的目光,谢瑞丹激动地说:“您放心,法院会帮你讨回公道的。”

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谢瑞丹决定在老人的家中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 她耐心地劝导老人的子女:“不赡养老人,不但法律不容、情理不容,而且还让他人指点唾骂,最后赡养费还是省不下。”

看到法官来家里调解,老人的3个子女惭愧地说:“谢法官,我们家这么点小事,怎么好麻烦你啊!”当场保证一定会善待老人。

今年9月28日,吴某的孙子邱某驾驶摩托车,带领谢瑞丹前往家中回访。吴某欢喜地拿出她与妹妹的合照给谢瑞丹看,向谢瑞丹分享她现在的生活。“儿女们都比以前关心我了,儿媳妇晚上还陪我住呢。”吴某握着谢瑞丹的手感激地说。

连平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刘金桥说:“尽力读懂案件背后的故事,理解当事人的情感,这是谢瑞丹调解案件的制胜之处。”

穿上法袍、坐在法庭、拿起法槌,就有了更重大的责任和使命,要于细微之处让人民感受到良法善治的司法温度,又要努力让每个案子的办理高品质、有意义,这是谢瑞丹的初衷,也是她对自我的要求。为了达到案结事了的目标,她积极与辖区各乡镇司法所沟通,加强与所辖6个乡镇的交警中队、派出所联动联调,不断创新完善司法便民措施,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谢瑞丹先后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记“二等功”一次、市中级人民法院记“三等功”一次,并获得“连平县新时代最美政法干警”“连平县最美巾帼奋斗者”等称号,成为我市青年法官扎根基层的先进代表。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