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河源理工学校将思政理论融入专业课堂

培养工匠之才 服务河源产业

2022-12-15 10:29:25 来源:河源日报

image.png

■学生备战2022-2023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 

每天下课后,河源理工学校2021级数控技术应用专业3班的曾杰超、刁启明匆匆吃完饭,结伴赶到实训室,一头扎进各种模块电路的焊接、装配与调试中。不久前两人在市第十九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得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的一等奖,将代表我市参加省赛。这段时间他们正紧锣密鼓地备赛。

河源理工学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该校立足类型教育战略定位,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坚持以技能竞赛为抓手,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服务河源产业发展,助力科技强国。

将思政理论融入专业课

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

“同学们,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发扬热爱祖国、顽强拼搏、勇于担当的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到学习上,用到我们的实践中,使自己成为对祖国有用之人,为祖国更好的明天添砖加瓦……”近日,河源理工学校团委副书记黄佩,通过校园广播的形式开设青年教师讲堂,向全校学生讲授团课,鼓励学生发扬爱国精神,争做新世纪“四有新人”。

学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全体行政领导学习会、各党支部学习会、各专业部学习会、青年教师讲堂……河源理工学校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在全校掀起一股学习热潮。“上好《思政第一课》、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理论,我们称之为‘大思政课’。”教务科副科长谢剑在教学编排中,发动全校教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中。主题广播、主题班会、黑板报评比……该校还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进课堂、进头脑、进教材。

近日,“河源理工学校特色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在市档案馆挂牌。这是该校落实立德树人,将“校内课堂”与“校外课堂”结合、“社会课堂”与“思政课堂”结合的又一平台。“以后我们开展研学活动、思政实践体验活动多了一个好去处。”该校党委办主任曹文聪说,近期该校将组织思政科组教师进行校外特色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引导广大师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

追求精益求精

培养大国工匠

11月,我市举行了第十九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河源理工学校的71名学子参加其中九大类18个项目的技艺角逐,夺得16个团体一等奖,17个单项一等奖,获奖率达97.18%。优异成绩的背后是该校师生协力备赛,精益求精的辛勤付出,也是该校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积极举措。

“品质成就人生,技能改变命运”是河源理工学校的办学理念,该校立足类型教育战略定位,发挥职业教育优势,以技能竞赛为抓手,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高手过招,细节决定成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叶启明是此次市级技能大赛一等奖选手的指导老师之一,他回忆起备赛那段时间,师生反复打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将技能人才所需的工匠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欧小娟指导的学生也在此次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捧奖归来的她,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正着手策划“红色故事演讲大赛”“客家文化宣讲比赛”等活动,希望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将党史、河源故事、传统文化等讲出来、演出来。

聚焦“五大产业”

输送技能人才

2021级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学生叶嘉欣,不久前参加了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凳板龙”的演出录制,她希望通过舞蹈将传统文化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将“凳板龙”等传统文化引进校园,融入艺术专业课程中,这是河源理工学校聚焦我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传承文化与教育内容相融合的一种做法。

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河源理工学校也进一步明确了育人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河源产业振兴。“作为我市中职教育的排头兵,河源理工学校主动承担较多的社会责任,主动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需求,全面贯彻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该校校长李雄伟表示,接下来将结合自身优势,关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主动适应聚集我市“五大产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的趋势进行专业体系构建,以新担当新作为,为支持我市培育“五大产业”,构建河源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文/图 本报记者 邹茹玉

记者手记

在职业教育的春天里 实现青春的理想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这句话,让无数的职教人燃起了信心,让无数家长、学生看到了希望。

走进河源理工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师生们灿烂的笑容,交谈中轻松的话语,无不展现出这所学校的蒸蒸日上。校长的“思政第一课”就告诉学生“人品佳、就好业、上大学”是人才培养目标;老师在专业课上鼓励学生们“行行出状元”;学生用“青年强,则国家强”来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锻造过硬技术本领,成为国家技能人才。

曾几何时,中专是无数学子向往的深造、就业好去处;也有那么一段时间,职教成为没能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的候选之地。随着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市民对它的重新认识,以及职校教师们对“教书育人”初心的坚持与坚守,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春天。

相信在这个前途光明的新征程中,职业教育的师生们都能不负韶华,用专业技能开创新的伟业,实现青年理想的同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邹茹玉)

师生寄语:

叶启明(数控技术运用专业教师):青年强,则国家强。国家与社会急需一批高素质、高技术的技能人才,希望学子们不负韶华,努力学习知识与技能,成长为建设国家的能工巧匠。

黄双阳(2021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我会积极响应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号召,努力学习专业技能。未来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教授给孩子们,成为一名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

谢剑(教务科副科长):在今后的岗位实践中,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为当代新青年当好引路人,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四有”好教师,助推教师业务精干、学生德技精修、课堂教学精彩,办“社会认可,企业满意、家长放心、师生奋进”的教育。(邹茹玉)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