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助力连平县隆街镇立新村做好“米”文章
走出产业发展新“稻”路
■本报记者 钟文俊
走进连平县隆街镇立新村,村道旁一片片青黄色的稻田环绕着村居,一幅美丽的秋日田园画卷映入眼帘。微风吹过,稻浪涌动,一片丰收的景象。
“立新村种植了1000多亩水稻,现在处于抽穗期,大约20天后就能成熟收获,预计产量有350吨左右,村民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深圳市驻连平县隆街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帮扶工作队)队员、驻立新村第一书记许海港高兴地说道。
品牌建设引领
产业发展新“稻”路
“立新村有天然良田1400多亩,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种植的水稻产量高、品质优。在2020年的时候,立新村凭借优质的水稻,获评省首批‘一村一品’水稻种植专业村。”许海港介绍,虽然立新村种植的水稻品质优良,但是由于水稻种植户相对分散,没有统一的标准,且村民不懂得宣传推广和打造品牌,难以打开市场。
为了推动立新村稻米产业由“散种散卖”向市场化、商品化转变,帮扶工作队着力从产品加工、品牌打造、宣传和销售等方面入手,推动立新村稻米产业提质升级。“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完成了‘立新良品’品牌注册申请、产品包装设计和市场销售等工作,推动立新村稻米产业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许海港说,为确保稻米质量,打响“立新良品”品牌,在帮扶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立新村积极引进省农科院优质品种,以村经济联合社作为经营主体,实行统一发放种子、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购标准的经营模式,推动立新村水稻种植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到了收割稻谷的时候,我们会统一收购合格的稻米,并送到指定的加工厂进行深加工,通过色选、抛光等加工流程,再统一包装,使大米达到市场化、商品化要求。同时,我们还会把每批大米送到检测点,检测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确保食品安全。”许海港说,在多方面不断改进下,经专业检测机构检测,“立新良品”稻米的微量元素、营养成分等均达到优质一级大米标准。
电商“搭台”
产品“上网”拓销路
近年来,电商在农村发展迅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新载体。建立“立新良品”品牌后,帮扶工作队积极推动立新村大米“触电上网”,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为了推动‘立新良品’稻米走出河源,今年5月,我们在‘悦农精选’电商平台上架了‘立新良品’大米,同时筹划上架‘圳帮扶’平台,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许海港介绍,除了在电商平台上销售立新村大米,帮扶工作队还积极发挥组团帮扶单位的优势,大力实施消费帮扶。截至目前,已累计销售立新村大米7万余斤。
“以前我们种的大米基本上都是在本地销售,很少会卖到外面去。在帮扶工作队的帮扶下,现在我们村的大米可以放到电商平台上销售,大米的销量上去了,‘立新良品’知名度也提升了,农民增收的路子更宽了。”立新村村民叶发考说。
“帮扶工作队还积极与当地自带‘流量’的带货网红洽谈合作,探索打响‘立新良品’品牌的新路子,提高知名度。”许海港说,接下来,帮扶工作队将在做好“立新良品”品牌的基础上,继续在丰富产品品类、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拓宽产品销路、推进帮扶车间建设和探索大米衍生产品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推动立新村稻米产业发展壮大,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