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家乡农产品“云端”卖

——“80后”返乡青年卢玄威的农村电商创业记

2022-09-22 09:47:21 来源:河源日报

079780905d7b94aa5fe5bed5e8b875a1_0922002_001_01_s.jpg

■卢玄威把猕猴桃搬上车,随后送往各个发货点。本报记者 冯晓铭 摄

中秋刚过,和平县优之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旧忙碌,一筐筐猕猴桃运送过来,一箱箱腐竹放在一旁,工作人员有序分拣、装箱、贴单……不久后,这些农产品将发往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各地。就算相距千里,只需点点屏幕下单,不用几天便能尝到来自和平的特色产品。

“80后”卢玄威是和平县阳明镇人,也是和平县优之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2016年,36岁的他离开东莞、离开耕耘近20年的美发行业,回到家乡开始从事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过年卖干货,四月卖艾粄,七月鹰嘴桃,八月猕猴桃,冬季卖腊味……这些应季的和平特产、家乡风味都是他着力推介的货品。

如今,卢玄威的农村电商事业已经形成稳定的供货链和客户群体。他通过各个社区团购平台、直播平台对外宣传推介销售和平县特色优质农产品,乡村优质农产品的良好口碑让订单越来越多。谈及农村电商发展,卢玄威说:“让家乡的农产品出村,是我做电商的初衷。农村电商像一根红线,一端系着乡村农产品,一端系着市场。每次帮助村民把农产品卖出去,心里都很有成就感。”

让家乡农产品走出去的初衷不改

和平县有华南地区最大的猕猴桃基地,所产猕猴桃品质上乘、汁多味美。“我第一次接触农村电商是2016年,正值猕猴桃上市的时节。朋友知道我在东莞工作,认识的人多,便托我在微信朋友圈宣传推广和平猕猴桃,没想到很快就卖完了。”卢玄威讲述起创业故事。

卢玄威介绍,原先他从事美发行业,努力多年已小有成就:店内持股加上技术工资,一个月收入好几万元。可游子在外打拼,家乡的农产品总能勾起思乡情。“我对家乡的农特产很有感情,只要是家乡的产品,我都会特别热情地推广。看到家乡的农产品受到市场欢迎和顾客喜爱,很有成就感。”

经历几次的成功销售后,他发现了一条新的创业路:回家做农产品电商也能赚钱。没多久,他便决定返乡创业。

仅几人搭伙的小型微商团队,是卢玄威最初的电商公司雏形。“一开始,我们只在夏、秋季节卖应季鲜果,利润较少,卖完就没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卢玄威团队积累了不少销售经验,供货渠道逐渐稳定,客户群体遍布粤港澳大湾区。2018年,卢玄威创立了和平县优之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我们主要有微商、抖音、社区团购、代发等4种销售模式,且一年四季都有货。客家黄酒、和平腐竹、豆角干、梅菜干、香菇干一直在售……”卢玄威的电商销售模式逐渐成熟。

“让家乡农产品出村——我们初衷不改。希望更多年轻人回来建设家乡。”无论是几人小团队,还是成立了创业公司,卢玄威一直秉承初心,经常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帮助困难农户销售滞销的优质农产品。

预计今年销售猕猴桃10万—20万斤

8月7日,猕猴桃进入全面采摘期。没几天,和平县长塘镇黄沙村的福城黄沙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到卢玄威,有一批猕猴桃由于果形小、销售渠道不畅几近滞销,希望通过卢玄威帮助销售。

“我们马上开车去现场看了。这批是武植3号的中果,由于种植技术不够成熟,果形不大且不好看,但是果品很好、甜度很高。种植过程中,农户也没有施多少化肥。”针对这些情况,卢玄威团队瞄准果实纯天然、品质好的特点,推出了“生态果”定位,在抖音、微商、社区团购等多个平台推广销售。卢玄威说,这批“生态果”很受客户欢迎,每天可卖四五千斤,销售不成问题。

自8月猕猴桃上市以来,卢玄威团队已累计销售超3万斤猕猴桃。国庆节日又将迎来销售热潮,预计今年可销售10万—20万斤。

除了应季鲜果,莲子、艾粄等农产品也是卢玄威帮助农户售卖的产品。去年夏天,他向贝墩镇曲塘村收购了超1000斤莲子销往珠三角。

像卢玄威这样返乡创业、投身农产品电商的人还有很多。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目前约有600家电商企业,网店3.2万个。2016年至2022年6月,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等项目,我市已举办500多期农村电商培训班,培训人数超过3.5万人次。通过农村电商培训班,示范项目带动电商创业就业7000余人,新增网店和企业600家。

当前,我市电商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涌现了悯农、鲜农哥、屋佧人、村长伯伯等本土电商企业,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覆盖5个县,建成7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立868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20%以上。

■本报记者 方新苗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