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走遍300个茶场
——“广东十佳最美农技员”王捷才与紫金蝉茶的故事

■王捷才(右)走进茶园,开展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本报记者 田红秀 摄
9月15日,在紫金县黄花茶生态园中,负责人曹锦旺从茶园随手拔起一根杂草,比了比,高出自己半个头。
与印象中的茶园不同的是,这里的杂草比茶树高,茶叶上爬满七星瓢虫,五颜六色的小蝴蝶在茶园飞来飞去。生物的多样性,在这个茶园里随处可见。
“茶园宁可长草,也不使用草甘膦(除草剂)。”曹锦旺指着茶园中的牌子说,茶园正是利用生物的多样性,以虫吃虫的原理,实现绿色生态种植。这一办法,也被称为茶园绿色防控技术。
曹锦旺说,茶园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还得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全市唯一一位被评为2022年“广东十佳最美农技员”的王捷才。6年来,王捷才走遍紫金县近300个茶场,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向茶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近年来,紫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紫金县茶叶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紫金县春甜桔生产办公室主任王捷才表示:“正是由于县委、县政府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强大保障和支撑,我才敢在日常工作中放手大胆地干。只要有利于紫金茶产业发展的事,我都尽我所能去做好、办好。”
绿色是紫金的名片,更是紫金茶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6年来,向全县茶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是王捷才的一件心头大事。
曹锦旺说,2016年年底回乡创办茶园时,王捷才就经常往茶园跑,在茶园管理和绿色种植等方面提了许多宝贵意见。在王捷才的指导下,紫金县黄花茶生态园一直坚持绿色种植,虽然人工除草成本高,但茶叶品质有保障、茶叶价格逐步提升。
除了黄花茶生态园,王捷才也向其他茶企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因地制宜为茶园制定科学绿色防控方案,推广茶园间作广金钱草技术规范、茶园生态防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茶园最适有机肥的筛选和有效使用方法、适合紫金环境和品种的茶园生物防虫综合技术等多种茶园生态管理综合防治措施。
同时,针对许多茶农对科学种茶一无所知的问题,王捷才多次组织培训,一遍又一遍地传授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知识。6年来,王捷才走遍全县大大小小茶场近300个,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4万多亩(全县茶叶种植面积6.5万亩)。
据统计,2019年至2021年,紫金县被认定的省级生态茶园16个,占全省11.59%。2022年7月,以茶叶作为主导产业的紫金县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是我市唯一入选的县区,紫金茶产业发展绿色防控技术水平居全省前列。正因为绿色种植,2018年至2020年,紫金共有20个茶样获得“广东十大好春茶”称号;2021年,紫金又有5个茶样获得“广东十大茗茶”称号。
研究制定茶叶领域
多个技术规范
虽然王捷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10多年,但真正接触茶叶领域的技术推广,是从2016年开始。
王捷才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只要一有空,他就学习最新农业知识,并多次接受省农技骨干人员技术培训和学习,了解最新农业科技动态。同时,他将所学知识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掌握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农业气象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以此快速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理论水平的提高,让王捷才在实践工作中如虎添翼,他迅速成长为当地茶产业发展的业务骨干,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和专业技术难题,并归纳形成了茶园杂草危害评价与分级标准、茶园间作广金钱草技术规范及河源首个团体标准“紫金蝉茶”团体标准等多个技术规范(标准)。
走进直播间
从农技员变身推销员
了解到许多茶企利用直播平台推销紫金蝉茶的情况后,王捷才主动参与,坚持每月与茶企一起直播,从幕后走向屏幕前,从农技员变身推销员,致力将紫金蝉茶推向全国市场。
王捷才说,因为多年与茶叶打交道,对紫金茶产业发展情况十分熟悉,在直播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解答网友们的问题,更全面推介紫金优美生态环境和茶叶绿色种植、加工技术等知识。
近一年来,王捷才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模式,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农技人员的创新活力。
当看到紫金许多茶农因种植茶叶住上小洋楼、开上小汽车、过上好生活,王捷才内心十分欣慰。
在平凡岗位上,王捷才不仅展现了基层农技人员朴素、务实和任劳任怨的作风,更展现了新时代基层农技员主动担当、不断学习、敢于创新的精气神。
正是有许多如王捷才一样的一线干部职工,为茶产业发展默默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有了如今紫金茶产业的发展成果。
5年来,紫金茶产业快速发展,茶叶种植面积由2017年1.8万亩增加到目前的6.5万亩,全县103个村4305户农户种植茶叶,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近2万人。目前,茶产业已成为紫金农民的“富民产业”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
■本报记者 田红秀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