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忠仁生物科技总经理温东岸
多重角色助力河源优质农副产品“出圈”
“别看我是黑姑娘,下得厨房出玉堂。作料煲汤谁可代,真香不必费张扬。”采访中,河源忠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温东岸读起了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干部福歌所作的《忠仁黑蒜自述二首》其中一首。温东岸说:“这种宣传形式很生动,我们要让黑蒜等更多的河源优质农副产品走俏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温东岸也是省人大代表、市预制菜产业联盟秘书长。近年来,他奔跑在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展销会现场以及调研途中,变身多重角色,积极宣传推介我市优质农副产品,助力河源乡村振兴发展。
他是致富带头人
小蒜头变身“金疙瘩”
连平县忠信镇柘陂村脱贫户吴坤林夫妻二人抚养3个孩子,以往两夫妻靠打零工赚钱,收入很不稳定。自从吴坤林在河源忠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他的家庭收入得以较大提高,日子越过越好。“月收入有4000多元,在家门口就业很方便,又可以照顾家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吴坤林笑着说道。
河源忠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大蒜、速冻蔬菜为主的农副产品收购、冷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型加工企业。2018年,柘陂村根据当地种植土壤的特点,在村里办起了“红、黑、紫”(红玫瑰、黑蒜、紫珠)三大脱贫致富产业。“柘陂村与我们企业合作筹建黑蒜加工厂,研发了两种深加工产品,即食黑蒜和煲汤黑蒜。”温东岸说,目前该公司已形成“公司+高校+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村民集种植、务工、股东身份于一体,增收渠道多样。
产业稳步发展,给柘陂村带来了长期稳定的收入。“2021年因种植大蒜及分红获益的脱贫户为40户143人,在公司长期稳定上班的脱贫户有3人。”柘陂村第一书记刘常平说,如今,“红、黑、紫”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7万元。
他是“新农人”
产品触网“卖得火”
“新农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优质农产品的推行者、生态农业的倡导者,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领跑者。
“我们不但为农户推广培训大蒜种植技术,还每年定期回收当地农户种植的优质大蒜。”温东岸介绍,该企业对大蒜实行统一收储、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自建冷链物流供应给广州、深圳、惠州和河源等餐饮企业及农贸市场。
“除了打通线下供应外,我们还在淘宝、京东等平台线上销售。目前,我们准备出口东南亚国家。计划于2025年前做到全国黑蒜加工企业前三名。”温东岸充满信心地说,该公司将继续研发黑蒜饮品、黑蒜陈醋、大蒜调味料、预制菜等市场效益显著的产品。通过工业设计实现农产品包装升级,以农业科技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近年来,温东岸还专注于河源农村电商,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利用网络销售本土优质农产品,培训河源青年通过电商创业,积极参与河源乡村振兴。
他是人大代表
河源好物“推销员”
“我们河源有茶叶、黑蒜、紫金辣酱、红薯粉丝、山茶油等优质农副产品,‘抱团’拓销路、闯市场,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近日,在河源市商业中心越王广场举办的2022年“饱含深情 美味河源”客家美食夜市周活动现场,除了打响“忠仁黑蒜”品牌外,温东岸还时不时当起了“导购员”,来到其他展位前,向市民、游客积极推广我市优质农副产品。
近年来,温东岸以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关于加强产业扶贫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关于支持河源市建设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特区的建议》等建议推动河源发展。其中,2021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振兴发展的建议》被选为省发改委的重点督办建议。“河源是天然的优质农产品种植基地,既要保护好河源优良的生态,也要提升河源农副产品的品牌价值。”温东岸认为,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可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河源农业品牌,把河源优质农产品打造成农产品中的“奢侈品”。
温东岸表示,他将在深耕大蒜这一细分领域的同时,积极收集社情民意、认真履职尽责,让河源更多优质农副产品走出河源,进一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推河源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