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实情献良策打通民生“堵点”
东源县人大代表推动解决2万群众出行难题
■本报记者 刘永菲 通讯员 邹菡萏
“从前这条路一直坑坑洼洼,比泥路还难走,不少人在这里栽过跟头,现在道路重新硬底化,出门方便多了。”日前,在东源县柳城镇吉布村,看到崭新的硬底化路面,村民刘叔开心地说。
这段路面的整修得益于东源县人大代表的察实情、献良策。吉双公路起于叶潭镇双头村与Y623线相交处,全长约9公里,是附近8个自然村近2万村民出行的主要道路。2017年,建设河惠莞高速公路时,大型工程车辆来往频繁,导致该路段的路面碾压破损严重,影响到附近村民出行。
村民刘叔回忆,坑洼不平的路面容易磨损小轿车底盘和轮胎,开车经过时都要低速谨慎通过,9公里的路竟然要开1个小时。
“比泥路还难走,一路坑坑洼洼,颠簸得厉害”“有好几名村民骑摩托车经过时摔倒了” “年轻人想回村过年,看到这条路不好走,都不愿回来了”……
对这条曾满地碎石、坑坑洼洼的道路,沿线村民意见非常大。
“吉双公路原是村民集资修建的,看见道路被碾压得面目全非,大家都很揪心。”东源县人大代表黄章辉告诉记者,有些村民情绪激动,还曾出来阻拦工程车辆通行。人大代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彻底解决这一“堵点”,真正还路于民,3年来,东源县、镇人大代表多次奔走调研,和相关部门一起实地勘察,商议解决办法,并形成详细建议,在东源县八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对叶潭镇“吉双公路”设施改造的建议》。该建议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吉双公路改造项目被列入叶潭镇民生实事项目。
在人大代表的积极推动下,2021年10月,吉双公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的基础进行路面改造,设计时速30公里,双向二车道,路面宽6.5米。该条道路已于今年6月完工交付使用。
如今的吉双公路路面平坦,来往车辆通行顺畅。 “这次道路整治,消除了安全隐患,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改善了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实实在在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东源县人大代表黄章辉感慨,农村路是“民心路”,打通了这个“堵点”,也就凝聚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