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市市场监管局开展2022年医疗器械专项整治行动和“全国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活动

提升公众认知水平 切实保障用械安全

2022-08-25 09:53:31 来源:河源日报

7月—8月,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安全用械 共治共享”宣传活动主题,突出宣传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其间,通过深入贯彻《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促进医疗器械科学监管,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安全科普宣传工作,提升公众对医疗器械安全认知水平和安全用械意识,切实保障用械安全。市市场监管局表示,今后,将结合监管工作实际,把向公众普及医疗器械知识,提高安全、合理使用医疗器械的意识和水平作为一项经常性和长期性工作来抓,坚守医疗器械安全底线,持续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医疗器械安全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用械的获得感、安全感。

精心部署上下联动

大力开展线上宣传

市市场监管局精心部署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活动,及时制定转发开展活动的通知。县区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响应,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印发本辖区的2022年“全国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宣传活动方案,确定宣传内容和形式,上下联动,结合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聚焦公众关切和需求,围绕“安全用械 共治共享”宣传活动主题,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

大力营造安全用械的社会氛围。在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期间,市、县区市场监管部门在办公场所、广场、街道、社区、药店、医疗机构等LED屏幕循环播放“安全用械 共治共享——2022年全国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宣传视频和宣传标语,切实提升公众对医疗器械安全的科学认知度;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推送医疗器械安全知识内容,向网民宣传医疗器械安全知识;利用流动宣传车在农村、街道、社区、学校等人流密集区域进行轮播,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深入基层服务群众

开展现场科普宣传

让用械知识走进基层广大群众。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开展现场科普活动,宣传医疗器械安全知识,发动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积极参与。如在源城区源南市场、古竹镇政府内广场、东源县城万达广场、连平县发到家超市、和平县城六角亭广场、紫金县宝成广场、龙川县新街门诊等地,开展现场咨询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咨询台、悬挂横幅、专家讲解、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科普宣传,重点宣传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科普常识,接受群众用械咨询,解答群众日常关心的安全用械问题,并就血压计、血糖仪等常用医疗器械的选购和安全使用进行详细讲解,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医疗器械。据统计,本次宣传周活动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1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利用LED屏滚动播放医疗器械安全宣传标语,利用执法车辆进行广播宣传200辆次,实现全覆盖宣传,宣传普及市、县区市场监管部门办公场所、广场、街道、社区、药店、超市、企业、医疗器械使用单位等。通过宣传科普医疗器械相关知识,帮助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医疗器械,防范医疗器械使用风险,确保用械安全。

强化日常监管实效

保障群众用械安全

落实宣传和监管相结合。以今年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以加大医疗器械安全隐患排查为抓手,结合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活动主题,开展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宣贯,加大医疗器械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坚持“宣贯+监管”两手抓,督促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者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提高生产经营者风险防范意识,确保用械安全可靠。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风险隐患排查活动,排查做到“四个重点”:一是排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未严格遵照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所带来的违法违规风险;二是排查未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组织生产所导致的生产质量管理风险;三是排查从非法渠道购进使用医疗器械所带来的产品质量风险;四是排查未按照经注册/备案的产品适用范围和预期用途进行销售,销售时对产品断言功效,虚假宣传等带来的风险。开展以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既往监管发现问题较多企业、贴敷类医疗器械、可用于医疗美容医疗器械、青少年近视防治相关医疗器械、艾滋病防治相关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网络销售企业、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等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2220人次,检查医疗器械企业600多家次,发现企业存在医疗器械安全隐患问题31个,消除隐患31个,清理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14个,注销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1张,限期责令改正48家,移交案件线索6条,有效地消除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和次生性安全风险的底线,确保人民群众用械安全。

加强业务能力培训

提高监管整治成效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全市县区局、基层所医疗器械监管人员集中业务培训2次,培训人员180多人,涵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全链条监管,以及医疗器械抽检、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业务水平和监管效能,为我市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本报记者 张伟燕 通讯员 张奕聪 黄志华)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