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东源县灯塔镇梨园村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立村规民约 扬文明新风

2022-08-12 09:34:48 来源:河源日报

52b7e1e5b54261dfa2b1edc94935fe5e_0812003_001_01_s.jpg

■梨园村打造客家谚语文化长廊,弘扬客家文化。

■文/图 本报记者 肖斌

近日,记者走进东源县灯塔镇梨园村发现,村道干净整洁,民居错落有致,一幅幅清新别致的公益广告牌随处可见,营造出文明守礼的浓厚氛围,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近年来,梨园村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引领文明乡风、加强基层治理、推动移风易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带乡风,村规民约渐成规范,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村规民约引领新风尚

“团结友爱、从我做起;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移风易俗,婚丧简办……”近日,在梨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门前广场,村民理事会成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村民讲解村规民约的具体内容,让村民广泛知晓、充分了解其内涵与意义。梨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魏其才介绍说,早些年村里就制定了村规民约,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开始实行,通过村委会监督落实,村民们文明意识不断提升。

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梨园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民们的“口袋”鼓了,但是“脑袋”还需要精神文化来充实。为了提升村民文明素质,该村通过设立村规民约、家训家风、客家文化谚语文化长廊、姓氏文化墙等,让村民们潜移默化接受新思想、新风尚,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村规民约是破除陈规陋习、持续改善社风民风的关键。“以前,村里有各种办酒席的名目,不仅铺张浪费,而且增加了村民的经济负担。”魏其才说,自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梨园村以村规民约为发力点,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积极践行文明行为,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其他不办的文明新风。

“以前很多人好面子、讲排场,遇到红白事都喜欢大操大办,每年打工的收入还不够吃酒席。现在大家都严格遵守村里的规定,办酒席更加文明了,大家都轻松了,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村民梁作顺说,村规民约带来的新变化有目共睹。

以德治村弘扬文明乡风

近年来,梨园村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德治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开展“最美家庭”“清洁家庭”等评选活动,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在“最美家庭”评选活动中,梨园村制定了“最美家庭”评分标准,通过召开动员会,利用入户宣传、微信群宣传、张贴宣传栏等接地气的形式,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评,营造了文明守礼的浓厚氛围。

“‘最美家庭’评选是以自荐与他荐的形式开展,我们走进每个家庭了解情况。同时,还听取街坊邻居的评价,全方位了解每个家庭情况,从夫妻和睦、科学教子、热心公益、勤俭节约等10个方面进行评选。”魏其才介绍说。

“村民梁群周妻子传承孝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赢得村民交口称赞,他家是我们村的‘最美家庭’。”梨园村妇女主任陈建浓说,梁群周家庭之所以被评为“最美家庭”,得益于他的“外来媳妇”韩杰。韩杰从外省嫁到梨园村并在此扎根生活。在同村人眼里,她总是待人真诚、和善乐观。在家中,她是老人的精神支柱、丈夫的好帮手、儿女的“超级英雄”。谈起自己,韩杰略显羞涩地说:“为家中老人尽孝道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要为后辈树立传承好家风的榜样。”

据介绍,目前,梨园村已连续两年开展“最美家庭”“清洁家庭”评选,共评出5户“最美家庭”、27户“清洁家庭”,并在村文化广场的宣传栏上将这些家庭的事迹展示出来。

如今,孝老爱亲、爱护环境卫生、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等观念浸润村民心田,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之“花”在梨园村处处绽放。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