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河源“新农人”王键宽科技种田

田间美景变身“智”富“钱”景

2022-08-05 09:44:56 来源:河源日报

af6dea1bc2dd764ca070ede91c5378d9_0805003_001_01_s.jpg

■王键宽查看东源县柳城镇上坝村杂交水稻制种情况 杨坚 摄

■本报记者 王亚娇

远处,一群白鹭正在寻觅田间残留的“美味”;近处,收割机、打田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时值盛夏,广东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总经理王键宽在田间地头忙着早稻收割、晚稻种植、杂交水稻制种等工作。早出晚归、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已是他的工作常态。

“今天已经运了7车稻谷,明天还要入仓5万公斤稻谷。”记者见到王键宽时,他正在谋划今年早稻入仓以及晚稻种植有关事宜。

扎根农业

创下河源多个“历史首次”

“首个‘太空稻’落户河源”“河源花生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航天花生种子在河源首种”……近年来,河源农业快速发展,创下多个“历史首次”,而这其中,很多都有王键宽和其公司参与。

“河源生态很好,河水清澈,这里的浇灌水渠里经常能见到小鱼小虾。”王键宽说,当时选择在河源发展农业,正是看中了河源的生态优势。

每天早上6时,王键宽就开始巡田,虽然早稻收割已经结束,但马上要进行晚稻种植,他忙得不可开交。“前几天热的时候,我就感觉中暑了,头晕目眩,但是太忙了,也没顾得上休息。”王键宽说,做农业就是这样,忙起来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记者看到,王键宽所在的基地正在进行杂交水稻制种,数十名村民挽着裤脚,埋头弯腰于田间,起苗、挑运、插秧,娴熟地插下一株株嫩苗,所到之处,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秧苗。“制种和普通的插秧有所不同,我们要先插父本,然后在一周内插完母本,现在参与插秧的村民都是经过培训的。”王键宽说。

王键宽表示,选择做农业是受家庭的耳濡目染。虽然他大学的专业是国际金融贸易,但是凭着对农业的热爱,在还未毕业的时候,他就已参与农业方面的工作了,这一晃就是10年。

农业托管

铺就农民增收路

今年在广东农业生产托管南粤行大比拼中,万绿智慧农业科技(广东兆华种业有限公司)在百家农服组织中脱颖而出,获得二等奖,获得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奖补资金50万元。据介绍,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需完成相应的绩效目标。

“通过流转土地、托管种植后,农民不仅可收租金,还可做其他工作增加收入。”王键宽说,去年,在东源县农业农村局指导下,成立了以万绿智慧农业科技为承接主体的东源县农业社会化托管运营服务中心,构建了“县级运营中心+镇服务中心+村托管员”三级服务协办体系。万绿智慧农业科技对在东源县以水稻种植为主的耕地、育秧、插秧、施肥、病虫害防治、收割等环节提供全程托管服务。

据统计,去年以来,上述托管运营服务中心以“企业基地+农户种植”模式,通过企业为农户统一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2045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共为55户农户提供生产托管服务,面积1.4万亩,建有全程托管示范基地3个,总面积达1万亩。

王键宽表示,万绿智慧农业科技联合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当地农户收入占合作社收益的70%,脱贫户和残疾人占30%。“拖拉机手的工资是按照打田的亩数计算的,夏季忙时每个月可收入1.5万元左右。”王键宽说。

科技兴农大有可为

良种是粮食丰产丰收的基础。“这片华航香银针水稻品种大概有50多亩,今年在雨水里泡了一周都没有倒伏,而且颗粒饱满。”王键宽站在一片还未收割的水稻前向记者介绍说。他表示,这一品种在水稻食味品评分数很高,今年晚造基地将扩大种植面积。

在华航香银针水稻品种种植区不远处,可以看到一片白色的、紫色的、黄色的水稻也未收割。王键宽介绍说,这是基地里种植的功能性水稻,作为水稻品系研究和选育。

“这里种了150个品种,每一块小区长大后就像一个展馆,代表着不同的水稻类型。”王键宽又指着另一块田介绍说。记者在基地还看到,上个月种好的航天花生种子已经长出了幼苗,小小的嫩芽彰显着无限的生命力。

机械化操作不仅省人力更省时间。王键宽表示,目前,万绿智慧无人农场的耕、种、管、收均实现了机械化管理,切实转变了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模式。此外,农场内还有航天水稻、航天花生培育基地,有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满满的“科技范”为河源农业生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做农业要有兴趣,更要有情怀。作为‘新农人’,不仅要致力提高当地的农业效率,还要努力提高当地老百姓的收入。”王键宽说。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