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贝岭镇米贝村:拜年新风尚 村居展新颜

□本报记者 曾俊霖 文/图
“新年好,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今年情况特殊,我们只能通过视频向您老人家拜年了。”农历大年初二,在龙川县贝岭镇米贝村新居过年的袁南波夫妻通过视频向在深圳过年的岳母拜年。因为疫情防控要求,袁南波岳母一家在深圳过年。
袁南波居住的米贝新村,是米贝村57户安置户的新居,今年是他们喜迁新居后的第一个春节,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乔迁新居过大年
袁南波的岳母是麻布岗镇人,往年都会回老家过年,今年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和家人留在深圳过年。“客家人的传统是大年初二回娘家,今年由于客观原因,我们都接受视频拜年这种方式。”袁南波的岳母说。
今年春节对袁南波来说很特别,常年和家人在外地生活的他,每年都会回乡与其他家族成员共度春节。“以前在村里住的是自建房,三兄弟和家人一共17人,在一起热热闹闹过春节。但在2019年的‘6·10’‘6·12’洪灾中,房屋背后山体下陷,房子变成危房无法居住。那时候没办法回家,每天都关注新闻报道,向村里亲戚了解情况。”袁南波说,当时得知家乡发生洪涝灾害,灾情十分严重,感到很揪心,得知家中的父母被及时转移到贝岭中学安置点,后又到亲戚家居住的消息后才安下心来。
2020年6月12日,龙川县贝岭镇米贝村灾后房屋重建安置小区(米贝新村)正式交房,袁南波兄弟三家人和其他安置户集体迁入新居,开启新的生活。“我们客家人住新房,都是灶头点了火才算正式入住。”今年春节前,袁南波三兄弟按照客家人习俗,共同举行了新居入住仪式。“今年春节,我们就在新房过年了。”袁南波说,为了迎接新春佳节,他还早早地回来购置了新家具,买好糖果、瓜子等各式年货。
在袁南波看来,现在的米贝新村已“脱胎换骨”:3栋安置楼房拔地而起,村道平坦宽敞,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袁南波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环境变得干净整洁。门口的小广场,每天都有乡亲在那里跳舞健身,非常热闹。”
袁南波的弟弟袁海明、袁家红说,米贝村干净整洁多了,道路旁设置了统一的垃圾投放点。洪灾过后,河堤加固了、河道拓宽了,很多山体都做了护坡,让人感觉安全多了。以前很多房子的外墙都是裸露的红砖,现在政府对村里的房子外墙统一进行了粉刷,村里的房子看上去更整齐美观了。
门前盛开致富“米贝红”
米贝新村的安置户袁学浓今年也在新家过春节,他说:“没想到在村里也能住上电梯房,政府还赠送了新家电,这和城里的商品房比起来也不差。”春节前,他还购置了两盆红掌盆景用来装扮新家,他说:“这是‘米贝红’,寓意着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袁学浓口中的“米贝红”产自米贝新村旁红掌项目基地。在米贝村,这些红掌被称为“米贝红”,意指为米贝村带来增产增收,为当地村民带来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为确保群众受灾不返贫、搬迁不减收,当初,在统筹规划米贝村灾后房屋重建安置小区(米贝新村)建设的同时,米贝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及精准扶贫工作,依托帮扶单位的渠道优势,引进南越绿宝红掌栽培示范基地等项目,建立长效脱贫机制。米贝村村民吴水珍在南越绿宝红掌栽培示范基地投产前,在帮扶单位和村委会的帮助下前往江门参加培训,成为基地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花卉种植、管理等工作。她说:“在基地工作,每月能领到3000元,既解决了就业问题,也能够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
目前,南越绿宝红掌栽培示范基地年产值240万元以上,分红22.7万元后,经营利润可达50万元。该项目的实施,直接推动米贝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部分村民既可通过入股获得分红收益,也可通过务工实现就业增收,进一步解决了村民持续增收问题,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