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构建“四位一体”系统化干部培养模式

2025-10-14 10:56:57 来源:

■黄巧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党校(行政学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党校姓党,牢记党校初心,更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近年来,东源县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构建“政治铸魂+党性锤炼+专业赋能+实践转化”四位一体的系统化培养模式,累计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千万工程”等主题班、专题培训班等43期,覆盖领导干部近2万人次,为东源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了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推动东源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三年初见成效”工作进展获评全省“表现较好”,在2024年广东县域各县(市)经济综合发展力中排名前十。

一、坚持政治铸魂,构建“精准化”理论武装新格局

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为破解理论学习“入耳不入心”“学用脱节”等问题,培训创新建立“领导带学+专家导学+个人研学”联动机制,形成分层施教、多元互动、学用相长的理论武装新范式。一是领导干部带头讲。2024年以来,共邀请县领导、县直单位、乡镇党政正职等上讲台分享经验近百人次,有力推动了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深度融合。比如,在2025年秋季学期培训班上,从县长“开学第一课”的“提升六种能力”到组织部部长的“锤炼现代化治理能力”,从镇党委书记“实事求是是最大的党性”到部门负责人的“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10名领导干部纷纷登台谈认识、讲方法,实现“以上率下”的示范效应。二是专家教授系统讲。动态完善师资库,邀请省委党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的专家、教授、学者,深度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内容,构建起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的知识体系。同时,依托“双百行动”,与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开放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在东源“百千万工程”人才干部培训基地设立广东社区学院河源分院、广东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东源分院等,为推动东源干部人才培养培训提供更为坚实的平台。三是个人潜心研读学。组织学员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初心共读”读书分享会,撰写学习心得,推动理论学习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汲取”转变。

二、深化党性锤炼,打造“沉浸式”初心教育新体验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为破解党性教育容易“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等问题,培训着力构建“警示警醒+红色滋养+剖析整改”全链条党性锻炼体系,实现党性教育从“概念认知”到“情感认同”再到“意志坚定”的升华。一是警示教育筑防线。拓宽“理论+案例”教学方式,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纳入各类培训主要内容,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赴市档案馆等地参观党风廉政教育展,重温入党誓词,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引导学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二是红色教育践初心。用好用活义合镇下屯村、船塘镇老围村、康禾镇曲龙村等红色村,赴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市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东江特委革命历史展,重温革命岁月,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深化对初心使命的理解,在革命精神的滋养中传承红色基因。三是党性分析促整改。开展党性分析研讨会,要求学员结合岗位职责,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两个问题”清单进行自我剖析、全面查摆,制定整改措施,将外在纪律要求内化为拒腐防变的坚定信念和担当作为的内在驱动,真正让党性教育触及灵魂。今年以来,结合“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累计举办专题培训班76期,培训党员干部1.4万余人次,并通过学习成果转化,制定查摆问题整改措施554条。

三、突出专业赋能,搭建“实战化”能力提升新平台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和内在要求。为破解干部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培训设置“宏观视野+专业素养+现代技术”三维赋能模块,通过政策解读、案例教学等方式,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转化的跃升。一是拓宽宏观战略视野。在2024年开展的7场培训调研和专项调研中发现,超过60%的新入职年轻干部反馈在战略政策解读等方面存在困难,超过80%的干部在产业规划等方面存在短板,科级干部则集中反映在重大项目协调推进等方面面临挑战。基于此,在2025年科级干部任职培训班中,优化设置“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发展新质生产力”“商标品牌赋能”等专题课程,选取省内外先进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员跳出局部看全局,提升战略思维能力。二是提升专业履职能力。推动工商信局、发改局、住建局等部门领导、业务骨干分享“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等实务课程,面对面传经授业,助力学员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转化。比如,在2025年举办的春季学期培训班中,设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资金链保障”等课程,深入分析产业建设“大会战”的现状和挑战,引导领导干部群策群力探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破局之道。三是强化现代技术应用。创新开设“AI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大数据应用课程,邀请大数据专家现场演示智能政务平台操作,安排舆情处置网络课程,切实提升干部数字素养和媒介应对能力。此外,专题开设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课程和“破冰训练”团建活动,关注干部心理健康,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四、注重实践转化,创新“闭环式”学用结合新机制

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推动工作落实。为打破“学归学、做归做”的壁垒,培训设计“研讨交流+实地调研+成果固化”的完整闭环,着力打通学习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一是研讨碰撞激发思路。围绕“百千万工程”、基层治理、改革创新等培训关键议题,组织结构化研讨和专题交流,引导学员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识、启迪智慧。比如,聚焦打造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学员们锚定低空经济等课题,集思广益在五一假期推出粤东西北首个“湖泊+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推动万绿湖风景区接待游客18.7万人次,同比增长31%,旅游收入达6000万元。二是实地调研转化成果。以“问题导向+成果转化”为核心,开设“实战课程”“一线课堂”等实践教学活动。比如,针对新任科级干部经济发展能力较为欠缺,组织学员赴全国百强县博罗县沉浸式学习“环南昆山—罗浮山”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柏塘镇茶园三产融合等创新实践,切实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眼见为实的亲身感受。又如,在柳城镇“一线课堂”智慧农业课程中,学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学习无人机水稻制种、植保、施肥等智能系统的操作和管理。数据显示,在应用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后,202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58.77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三是成果固化指导实践。建立“培训—实践—反馈”机制,要求学员结合培训实际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及培训心得。比如,在2024年春季班中,学员累计撰写调研报告60篇,提出200余条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建议。其中,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打造乡村旅游线路等建议被县委县政府采纳实施,为东源县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培训目标。

东源县通过立足干部成长规律和县域发展需求,系统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养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显著提升了干部的政治素养、党性修养和履职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用成果转化,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干部人才支撑。接下来,东源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干部能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努力在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中谱写更加精彩的东源篇章。

(作者单位:中共东源县委党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