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健全河源社会治理体系 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2024-12-16 12:01:44 来源:河源日报

■谢希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指出要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完善法治河源建设体制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

近年来,我市围绕加快实现绿色崛起,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通过抓实基层党建、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市域治理能力等方式,健全和完善我市社会治理体系,大力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一、抓实党建引领,守牢社会治理“主阵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要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当前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议题,旨在通过强化党的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确保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提供了根本遵循。目前,我市共有村民委员会1251个、居民委员会201个;村民小组18901个、居民小组960个;所有村(居)委会均建立党群服务中心。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推动我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是要协同各方治理主体,构筑起有归属、有温度、有价值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以社区大党委为主体,吸纳县(区)直单位、业委会、物业公司和社会组织,健全互联互动工作机制,真正实现基层治理由“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二是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抓实先进基层党组织示范创建,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先进支部”“示范支部”与“一般支部”“后进支部”结对共建机制,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以村组换届人才储备为重点,开展乡村后备力量人才摸排,全面实现“三个一百”工程,村(社区)、村民小组“一肩挑”全覆盖,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三是聚焦特色亮点,激发党建活力,全力打造基层党建工作“河源样本”,抓实河源党建品牌创建。如源城区以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创新推行“织密一张网”“健全三项机制”“实施三大工程”“开展四联四促”的“1334”工作法,不断夯实基层治理组织基础。

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社会治理“新引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河源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持续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按照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的实践要求,注重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强化“三治”融合,推动实现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转变。河源要立足实际发展创新“枫桥经验”,努力以事务运行规范化、惠民利民增值化推动矛盾纠纷减量化;依托“网格”力量,构建系统完备、无盲区、零死角的排查机制,动态掌握矛盾纠纷;坚持“调解优先”,在市、镇、村三级规范和健全调解组织、发展和壮大调解队伍、提升和做强调解平台;加强法治建设,坚持把各种解纷方式纳入法治轨道,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做强基层解纷平台,提升镇级社会治理中心实战实效能力,推进村级社会治理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同时,积极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城市治理、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等相互融合,努力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念运用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行业领域。

三、健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注入社会治理“新动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八部分提到,“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这是家庭家教家风首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从坚守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层面强调其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了家庭在国家发展、社会治理中的基石作用。河源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家庭教育服务形式,线上线下齐联动,以创建文明家庭为载体,着力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广大家庭弘扬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可以利用社区、家庭、学校等阵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利用当地“五老”等专家资源为居民亲子关系沟通、儿童心理健康等常见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利用当地社区场地设施为居民提供托幼、课后托管等服务,与学校和家庭合作,有效利用社会各类资源,共建儿童友好型社区,共享优秀教育经验。要深入挖掘本地家训精髓。对家训文化正面引导、教化育人的积极作用进行充分挖掘和发扬。如连平县司前村利用家训在村民中开展道德教育,充分挖掘家训的积极意义,赋予新的内容,把家训文化转化为懂法、学法的方式,促进“讲信修睦,亲仁善邻”,为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

四、提高市域治理能力,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就要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而在此之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已经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河源聚焦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要坚持以完善区域共建、议事协商、互联互动、考核评价、党群服务等五项机制为抓手,逐步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为依托,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群众团体等多元主体为基石的“一核两翼多元”城市基层党建一体化格局。强化市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推进“12345”“110”等平台对接;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探索形成符合河源特点的市域治理的有效路径。要增强数字治理能力。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将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深度融入政务公开实践,在数字化浪潮中不断推动政府管理服务更加公开透明。加大数字产业的培育力度,以产业倍增和科技创新为主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着力构筑数字经济新优势,为我省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提供强大动能。加强数字民生建设,以智慧城市为引领,丰富数字应用场景,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全面提升社会数字治理能力。要增强人才集聚能力。要坚持党管人才,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善于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工作优势,始终做到从组织上关心、关爱人才,使各类人才“引得准、用得好、留得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终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中共河源市委党校)

    上一篇:宏观经济治理有力推动经济质效向好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