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推动实现绿色崛起走在前列 不断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2023-06-26 10:20:50 来源:河源日报 杨建平

■杨建平

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一锤定音明确了广东工作的总目标。这为广东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要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紧扣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1310”具体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实现绿色崛起走在欠发达地区前列,不断开拓河源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一、发展硬道理——河源建市35年来最鲜明的主题

建市35年来,河源始终坚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因地制宜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创新,推动加快发展。1989年,市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积极探索加快山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新路子。1994年,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市区建成具备区域中心功能的中等城市。1999年,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增创河源优势,推进二次创业”。2004年,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坚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打造后发、活力、文明、奋进“四个河源”。2007年,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工业立市”战略,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11年,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加快经济、生态、文化“三大崛起”,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2013年,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打造发展之谷、生态之谷、幸福之谷的“广东绿谷”。2016年,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紧紧扭住“三大抓手”,努力实现在粤东西北率先振兴发展。2018年,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把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2021年,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而不懈奋斗。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和省委书记黄坤明在河源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全市上下担当实干、攻坚克难,奋力推动河源实现绿色崛起。35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发展硬道理,一届接着一届干,每一届都有新亮点新成效,河源GDP从1987年的11.79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294.57亿元,综合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显著提升,河源已由一个落后偏僻的农业山区市发展成颇具规模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二、高质量发展——河源当前最首要、最紧迫的任务

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次视察广东,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质量发展又作出了更具体的指示。总书记要求广东要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区域互联互通,带动和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有序转移。可以说,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河源也是整个广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这是其一。其二,这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迫切需要。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2022年,珠三角9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例超过八成,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2市加起来占比还不到两成;21个地级市人均GDP最高最低倍差为5.4。河源人均GDP仅为全国的1/2、全省的1/4左右,发展极其不充分。这迫切需要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否则就不能与珠三角、与全国一道同步实现现代化。其三,这是生态发展区的特殊区位所决定的。河源地处东江中上游,是东江中下游大湾区城市近5000万人口的饮用水源区,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发展要求高、约束多,特殊区位要求摒弃污染发展、低效发展,必须推动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其四,河源地处大湾区对外辐射带动第一圈层,距广州、深圳均不足200公里,最有条件充分接受大湾区城市辐射带动,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2市中最有潜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只要全市干群上下一心、坚定信心、锐意创新,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能把高质量发展这个现代化建设首要任务落实好、完成好。

三、奋进新征程——不断开拓河源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改革开放45年来,广东从相对落后的农业省崛起为第一经济大省,许多重要领域已经并继续“走在前列”,但也存在诸多短板弱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作为欠发达地区,河源如何领会好“走在前列”的丰富内涵,走好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这已成为我们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锚定主导产业,在不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方面走在欠发达地区前列。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要求和省委部署,市委明确要突出制造业当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做大“1+3”主导产业集群。当前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态势。2022年,我市全力打造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500多亿元,全省排名第九、非珠三角地区城市第一,可谓优势已显、前景广阔。但产业链整体处于中低端环节,规模偏小、利润不高、创新不足。坐拥“中国好水”,我市食品饮料及水经济产业加速发展态势明显,但2022年产值仅相当于佛山市三水区“水都基地”的八分之一左右。面对这些优势、态势和短板,我们要居安思危,认真落实好市委决策部署,锚定主导产业,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切实挺起河源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不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二)坚定绿色发展,在不断厚植和凸显生态优势方面走在欠发达地区前列。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上取得新突破。河源是生态发展区,为大湾区提供源源不断量大质优的空气、水、森林等生态资源,这既是我们的底色,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整个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有效途径,在保护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实现保护,把河源的“软潜力”变成“硬实力”。要以绿美河源生态建设为引领,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落后和低端低效产能退出,推动高新产业、生态农业、特色旅游业、绿色物流业等一系列绿色产业做大做强。要探索建立强有力的绿色发展约束机制,探索建立有效的绿色发展激励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河源模式”,不断厚植和凸显生态优势。

(三)激发澎湃动能,在不断破解城乡区域发展难题方面走在欠发达地区前列。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总书记2018年10月到广东视察时,要求广东要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河源作为广东区域发展最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地区之一,要深刻领会好总书记既高瞻远瞩又契合当下的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好省委一系列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在加快“融湾”“融深”中更好地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有序转移,不断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要抓住实施“百千万工程”重大机遇,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持续壮大县域经济,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要大力探索欠发达地区在发达地区帮扶支持下加快振兴发展的办法机制,推动健全完善区域利益补偿机制,不断破解区域发展难题。

(作者系河源日报社总编辑)

    上一篇: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两条红线都是高压线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