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生态价值市场化实现路径
■刘培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广东视察,都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如今年4月在广东视察时,强调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河源属于广东的生态发展区,是广东北部重要生态屏障,生态保护责任重大,同时发展的任务也很重,如何探索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是河源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省委书记黄坤明到河源调研时,要求河源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作为广东的生态发展区,生态优势一直是河源的发展优势,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加快河源发展步伐,是河源发展过程中的必答题。
生态价值的实现,有两种机制,一个是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通过上下级政府之间、同级政府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现生态价值,如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上下级之间生态保护转移支付等;另一个是市场化机制,是生态环境作为私人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生态资源经开发利用产出生态产品,通过市场交换实现生态价值,如生态旅游产品、生态农产品等。市场化机制,是实现生态价值的主要途径,是生态发展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生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路径,是通过投资、建设、开发,把生态资源转变为可供个人消费的生态产品,进行市场交换,从而实现其价值的过程。
河源的生态资源丰富,但生态产品还不够丰富,很多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转化为可消费、可交换的产品,价值无法实现。要发挥河源的生态优势,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促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些生态资源,积极探索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产品实现路径。
一、深入挖掘市场对生态产品的需求。随着人民群众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生态产品包括实物产品和生态服务,实物产品包括矿产品、竹木制品、水产品、农产品等,生态服务包括各类生态休闲旅游产品。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生态价值,必须研究市场需求,开发更多适应需求的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当前,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增长最快的是生态农产品和各类生态休闲旅游产品,如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各类贴近自然的休闲旅游景点,在市场上卖得好、价格高。这些需求目前没有得到很好满足,且这些需求在不断变化,如以前旅游主要是看风景、吃美食,现在更多人喜欢生态旅游,喜欢融入自然、休闲放松、亲身体验、增长知识。因此,我们要在生态旅游基本功能基础上,增加其他功能,如教育、体验功能等。当前很多内涵丰富、体验式、参与式的生态旅游项目,如农事实践、游学等很受欢迎,发展迅速,我们要研究这些需求变化,不断开发新的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建设多元化市场体系。生态资源、产品的价值要通过市场实现,必须要有完善的市场体系。首先是要建设生态资源的交易市场,也就是一级市场,主要交易对象是经过确权后的生态资源,包括土地经营权、林权、水域使用权等,通过一级市场,使闲置的生态资源通过交易达到转移、规模化开发利用目的;其次要完善生态产品市场,也就是二级市场,要建设各类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如我市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建设茶叶交易市场、禽畜交易市场、蔬菜交易市场、水果交易市场、旅游产品市场等,建设覆盖城乡的市场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畅通产品信息渠道,加快物流设施建设,确保物畅其流。三是建设服务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的金融市场,探索建设生态资源使用权、经营权、生态产品融资抵押市场,创新开发合适的金融产品。
三、完善法律法规。首先是明晰产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各类自然(生态)资源属于国家、集体所有。由于自然资源属于国家、集体,产权不明晰,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的承包权、使用权、经营权等作进一步明确,颁发确权证书。其次是完善生态资源开发利用、转让交易的相关法律制度,如农村土地流转、宅基地转让等法律制度,耕地、森林、水域开发利用的规定等。
四、加强市场环境建设。要完善生态产品的认证制度,对生态农产品、生态旅游产品,要制定相关的认证标准,颁发认证标志,不能滥用;要完善市场规范,规范市场行为,保障消费者和投资者利益,如生态农产品生产规范、生态旅游市场行为规范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的“硬环境”;要完善收益分享机制,让人民群众在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中得益,从而自觉支持生态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
五、坚持保护优先。生态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不能走边破坏边修复或者是先破坏后修复的老路,要确保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生态规律,生态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最基本的是生态环境容量有限规律。因此,开发生态资源要在生态环境容量范围内,不能过度开发利用,破坏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科学规划,不能盲目开发利用,所有开发项目都要先环评、再规划、后开发,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开发不能破坏生态系统的循环,要保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作者单位:中共河源市委党校)
下一篇:没有了